TOP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全攻略

2024-11-02 14: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一种静脉通路,广泛用于静脉化疗、全胃肠外营养、血液净化、重症抢救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因其直接连通人体最大的静脉系统,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感染、血栓、导管堵塞甚至致命并发症。临床实践证明,CVC 的留置安全不仅取决于置管技术,更取决于贯穿始终的规范护理。本文以循证指南为纲,结合国内最新共识与居家管理经验,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份系统、可操作的“护理全攻略”。

一、认识你的导管:分类与功能

1. 按置入路径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多经贵要静脉置入,尖端位于上腔静脉,适用于中长期治疗。

 非隧道式 CVC:经颈内、锁骨下或股静脉直接穿刺,短期使用(<14 d)。

 隧道式 CVC:带涤纶套,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可长期使用(数月至数年)。

 输液港:导管末端连接埋置于皮下的注射座,外观隐蔽,维护周期长。

2. 按腔道数目

单腔、双腔、三腔。腔道越多,治疗越灵活,但感染与血栓风险随之增加。

二、置管后 24 小时:黄金观察期

1. 生命体征与症状

严密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警惕突发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警惕空气栓塞、血胸、气胸等机械并发症。

2. 穿刺点评估

每班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局部是否出现红肿、压痛、皮下捻发感。若渗血浸透敷料,应在无菌条件下更换,并加压止血。

3. 导管位置确认

置管后常规行 X 线或超声定位,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三分之一或右心房上方 2–3 cm。任何位置偏移须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三、无菌操作:从手卫生到环境管理

1. 手卫生

接触导管前后必须执行外科手消毒:流动水洗手 40–60 秒 + 含醇手消液 20 秒。戴无菌手套,但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

2. 皮肤消毒

2% 氯己定乙醇溶液为首选,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擦拭两遍,直径 ≥15 cm,自然待干 30 秒。

3. 最大无菌屏障

置管及后续维护应在独立治疗室或洁净病房进行,操作者须戴无菌帽、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隔离衣,并覆盖患者全身无菌大单。

四、敷料与固定:稳定、透气、可视化

1. 敷料类型

 透明半透膜敷料:可视、防水,可留置 7 天。

 纱布敷料:吸湿佳,适用渗血多者,48 小时更换。

2. 更换指征

无论何种敷料,只要出现潮湿、松脱、污染或观察需要,必须立即更换。

3. 固定技巧

采用“塑形 + 无张力”原则:导管外露部分呈“U”或“S”形,既缓冲外力又减少牵拉。固定翼或缝合翼须与皮肤紧密贴合,同时避免压迫局部血管。

五、冲管与封管:让导管保持“零阻力”

1. 冲管时机

 每次输液、给药前后

 输注血制品、脂肪乳、甘露醇等高黏或微粒药物前后

 持续输液每 12 小时

 每日治疗结束或采血后

2. 冲管方法

“脉冲式冲管 + 正压封管”:

使用 ≥10 mL 注射器,生理盐水冲管,推一下停一下,形成湍流;剩余 0.5 mL 液体时,边推边夹闭导管,确保管腔正压,防止回血。

3. 封管液选择

 普通 CVC:生理盐水即可。

 高凝状态、长期留置:10 U/mL 肝素盐水,容积 = 导管腔总量 + 附加装置 2 倍。

 血透导管:透析间期使用 1000 U/mL 肝素盐水封管,但回输前必须抽出,严防全身抗凝。

4. 多腔导管

各腔独立冲洗,避免交叉污染。

六、肝素帽与无针接头:小部件,大讲究

1. 更换频率

每 7 天或任何原因取下、污染、破裂时更换。

2. 操作要点

断开前 15 秒擦拭接头;连接后确保旋紧,防止渗漏。

七、并发症监测与应对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表现:突发高热、寒战、低血压;局部红肿、渗脓。

处理:立即采血培养,拔除导管并送尖端培养,经验性抗生素覆盖革兰阳性菌。

2. 导管相关血栓

表现:置管侧肢体肿胀、疼痛、皮温升高;超声示腔内血栓。

处理:抗凝(低分子肝素或口服抗凝剂),导管失去功能或感染时拔除。

3. 导管堵塞

表现:输液不畅、抽无回血。

处理:

 排除夹闭、折曲

 血栓性堵塞:尿激酶 5000–10000 U/mL 溶栓,留置 30–60 min 后回抽

 药物沉淀:针对性溶媒(如 0.1% HCl 用于碱性沉淀)

禁忌:严禁暴力推注,以免导管破裂或栓子脱落。

4. 导管脱出与断裂

 部分脱出 <5 cm:X 线确认尖端位置,可重新固定

 完全脱出:无菌纱布压迫止血,禁止回送

 导管断裂:立即在皮肤断端以上扎止血带,急诊介入取出。

八、居家护理:把医院标准带回家

1. 日常观察

每日照镜子检查穿刺点及导管外露长度;若出现渗血、渗液、皮疹、硬结、体温>38 ℃,立即就医。

2. 沐浴管理

 首选淋浴,避免盆浴、游泳

 使用医用防水贴或PICC防水护套,四周密封 ≥2 cm

 浴后及时更换潮湿敷料

3. 活动与着装

 置管侧手臂避免提重物(>5 kg)或剧烈甩动

 睡眠时平躺或健侧卧,避免压迫导管

 衣着宽松,穿脱顺序:先穿置管侧,先脱健侧

4. 运动与锻炼

鼓励散步、握拳、腕部屈伸,每日 2 次,每次 5–1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

5. 定期维护

 门诊或社区护士每周执行冲管、换敷料、换肝素帽

 携带“导管护照”,记录置入日期、长度、维护记录及并发症史

九、拔管:最后一公里的安全

1. 指征

治疗结束、导管功能丧失、严重感染或血栓。

2. 体位与操作

患者平卧,头低脚高 15°,减少空气栓塞风险。

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缓慢匀速拔出(每 2–3 cm 停顿 1 秒),全过程保持无菌纱布轻压穿刺点。导管拔出后立即检查完整性。

3. 止血与观察

拔管后无菌纱布按压 5–10 min,凝血功能异常者延长至 20 min。

24 小时内穿刺点避免浸水,观察有无渗血、皮下气肿、呼吸困难。

十、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1. 书面 + 口头 + 示范

发放图文并茂的《中心静脉导管居家护理手册》,现场演示冲管、换药、沐浴保护,确保患者或家属“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到”。

2. 心理关怀

长期置管患者易出现焦虑、自卑。鼓励加入病友群、参加医院健康讲堂,分享成功护理经验,增强治疗信心。

十一、总结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条“生命线”,也是一把“双刃剑”。唯有以循证护理为基石,以无菌技术为核心,以患者教育为延伸,才能实现导管留置的“零感染、零血栓、零意外”。医护人员需以严谨规范的技术与持续精进的学习态度,为患者保驾护航;患者及家属亦应主动参与、严格自律,将医院标准无缝延伸至家庭。让每一次冲管、每一次敷料更换、每一次自我检查,都成为守护生命通道的坚实一步。

(崔宁 郸城县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