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帕金森病不只是手抖,身体还会有这些变化

2024-05-07 13:3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68岁的王先生因“右手不自主抖动半年”就诊,自述起初以为只是“年纪大了手不稳”,未予重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渐出现动作迟缓、面部表情僵硬,甚至在行走时频繁跌倒。经神经内科详细评估,王先生被确诊为帕金森病。这一案例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帕金森病的症状远不止“手抖”,其对身体的影响涉及运动、非运动及心理多个层面。

一、运动症状:从“细微颤抖”到“全面失控”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是其最直观的表现,但症状的进展具有阶段性,且个体差异显著。

1.静止性震颤:疾病的“早期信号”

约70%的帕金森病患者以静止性震颤为首发症状,表现为一侧上肢远端(如手指)的节律性抖动,频率为4-6Hz,典型动作如“搓丸样”或“点钞样”。这种震颤在安静时明显,运动时减轻或消失,情绪紧张时加剧,睡眠中消失。随着病情进展,震颤可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甚至累及下颌、唇部等部位。

2.肌强直:从“肢体僵硬”到“活动受限”

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会因持续收缩而变得僵硬,表现为关节活动阻力增加,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颈部或肩部酸痛,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感到肢体沉重、无力,甚至无法完成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在被动活动关节时,医生可感受到均匀的阻力,若合并震颤,则可能出现“齿轮样强直”。

3.运动迟缓:日常动作的“慢动作回放”

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表现为动作启动困难、速度减慢及幅度缩小。患者可能表现为:

-面部表情减少:因面部肌肉运动迟缓,患者常呈现“面具脸”,表情严肃、眨眼减少;

-言语障碍:语音低沉、单调,甚至出现吞咽困难;

-书写障碍:手部肌张力增高导致写字越来越小(“小写症”);

-步态异常:早期表现为步幅缩小、手臂摆动减少,晚期则出现“慌张步态”——患者启动困难,行走时身体前倾、小步急促前冲,难以立即停下或转向,极易跌倒。

4.姿势平衡障碍:从“步态不稳”到“频繁跌倒”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姿势反射逐渐消失,平衡能力显著下降。站立时,患者可能因身体前倾或后仰而失去平衡;行走时,则因步态冻结(突然无法迈步)或转弯困难而跌倒。据统计,帕金森病患者每年跌倒次数可达2-3次,骨折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

二、非运动症状:隐匿的“健康杀手”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常早于运动症状出现,且贯穿疾病全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嗅觉减退:疾病的“早期预警”

约90%的帕金森病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前即存在嗅觉减退或丧失,表现为对花香、饭菜香等常见气味的分辨能力下降,甚至完全闻不到。这一症状虽不致命,但可作为疾病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

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从“便秘”到“体位性低血压”

帕金森病可累及自主神经系统,导致:

-消化系统:胃肠蠕动减慢,引发便秘(发生率高达80%)、腹胀;

-泌尿系统:膀胱收缩无力,出现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

-心血管系统: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血压突然下降),表现为头晕、黑蒙,严重时可晕厥;

-皮肤分泌异常:皮脂腺分泌增多,面部油腻、头皮屑增多。

3.睡眠障碍:从“失眠”到“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患者常合并睡眠障碍,包括:

-失眠:入睡困难、早醒;

-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RBD):睡眠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甚至坠床,可能与梦境内容相关;

-日间嗜睡:因夜间睡眠质量差,患者白天易困倦、打瞌睡。

4.精神症状:从“焦虑抑郁”到“认知障碍”

帕金森病可影响大脑边缘系统及额叶功能,导致:

-情绪障碍:焦虑(发生率约40%)、抑郁(发生率约30%),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认知障碍:晚期患者可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甚至发展为帕金森病痴呆(PDD),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三、疾病管理:早诊早治是关键

帕金森病虽无法根治,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综合管理,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1.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的“基石”

-左旋多巴:目前最有效的药物,可补充大脑多巴胺不足,改善运动症状;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可单独或联合左旋多巴使用;

-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如司来吉兰,可延缓左旋多巴代谢,增强疗效;

-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适用于震颤明显的年轻患者。

2.手术治疗:中晚期患者的“新选择”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运动并发症(如剂末现象、异动症)的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该手术通过植入大脑的电极释放电脉冲,调节异常神经活动,显著改善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

3.康复治疗:延缓功能衰退的“助推器”

-运动疗法:如太极拳、瑜伽、步态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

-言语治疗:通过发音练习、呼吸训练,改善言语障碍;

-心理支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支持,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四、预防与筛查:从生活细节做起

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环境、年龄等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风险: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农药、重金属(锰、铅);

-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身体素质;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长期接触环境毒素者,应定期进行神经科筛查。

结语:帕金森病,不止于“抖”

帕金森病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症状涉及运动、非运动及心理多个层面。从最初的“手抖”到后期的“全面失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造成双重打击。然而,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综合管理,患者仍可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记住:若您或家人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嗅觉减退等症状,请及时就医——这可能是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早一分钟干预,就多一分希望。

(金东东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