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们的眼睛就像灵动的星星,闪烁着光芒,让我们得以领略世间的五彩斑斓。然而,不知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扰:某一天醒来,突然感觉眼睛又红又痒,还伴随着隐隐的疼痛,那种不适就像乌云遮住了明亮的星星,让生活也蒙上了一层阴霾。其实,这很可能是结膜炎在作祟。
一、结膜:眼睛的“隐形防护罩”
结膜是覆盖在眼睑内表面和眼球前部的一层透明薄膜,像一层“隐形防护罩”,既能保护眼球免受外界刺激,又能通过分泌泪液保持眼表湿润。当这层薄膜因感染、过敏或物理化学刺激受损时,就会引发炎症,也就是我们说的结膜炎。
二、结膜炎的“四大元凶”
1、细菌“入侵”: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细菌是主要“凶手”,常通过手-眼接触传播。
2、病毒“捣乱”:腺病毒、肠道病毒等引发的病毒性结膜炎传染性强,常伴随感冒、腹泻等症状。
3、过敏“作祟”: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接触眼结膜后,会触发免疫反应,导致过敏性结膜炎。
4、刺激“伤害”: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游泳时池水刺激、化妆品残留等物理化学因素,也可能引发结膜炎。
三、结膜炎的“典型信号”
1、眼红:结膜血管扩张,白眼球变红,像“兔子眼”。
2、眼痒:忍不住揉眼睛,但揉眼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划伤角膜。
3、分泌物增多:晨起时眼睑被分泌物粘住,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脓性,病毒性则呈水样,过敏性为黏稠丝状。
4、异物感:感觉眼睛里有沙子或睫毛,眨眼时更明显。
5、畏光流泪:强光下睁不开眼,眼泪止不住地流。
四、治疗:分型施策是关键
1、细菌性结膜炎:常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严重者需口服抗生素。用药需遵医嘱,通常1-2周可痊愈。
2、病毒性结膜炎: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如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同时用人工泪液缓解干涩。病程约1-2周,具有自限性,但传染性强,需隔离。
3、过敏性结膜炎:脱离过敏原是关键,可冷敷缓解症状,配合抗组胺药(如奥洛他定滴眼液)或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
4、刺激性结膜炎:立即停止佩戴隐形眼镜、避免游泳,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多数可自行缓解。
五、预防:从细节守护“心灵之窗”
1、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接触眼部前后。
2、避免揉眼:若需触碰眼睛,先用无菌棉签轻拭分泌物。
3、隔离传染源:感染性结膜炎患者需单独使用毛巾、枕头,避免与他人共处密闭空间。
4、远离过敏原: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佩戴护目镜、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花粉、尘螨接触。
5、健康用眼: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每用眼1小时休息10分钟,保持充足睡眠。
6、定期检查: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或长期使用眼药水,需定期眼科检查,预防并发症。
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频繁眨眼、揉眼,家长需密切观察。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用药需谨慎,部分药物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老年人:常伴全身疾病,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结膜炎虽常见,但通过分型治疗和科学预防,多数可快速康复。若出现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切勿自行用药或拖延,及时就医是关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守护它,从读懂结膜炎开始!
(董辉 信阳市眼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