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抓住黄金救治时间:心肌梗死早期识别与应对步骤

2025-04-23 12:2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头号杀手”,我国每年新发心梗病例超100万,其中约50%患者因未能及时救治而死亡。心梗抢救的核心是“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发病后120分钟内是黄金救治期,每延误30分钟,生存率就会下降20%。学会早期识别心梗信号并掌握正确应对步骤,能为生命争取宝贵机会。

一、心梗的本质:心脏“供血线”被切断

心脏如同一个24小时运转的“泵”,而冠状动脉就是这个“泵”自身的“燃料供应管道”。当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形成的血栓会瞬间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这就是心梗。就像农田断了灌溉的水渠,禾苗会快速枯萎,心肌细胞缺血超过20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坏死,范围越大,心脏功能受损越严重,甚至引发心跳骤停。

值得警惕的是,心梗并非老年人专属,近年来30-50岁的中青年发病比例逐年上升,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饮酒等都是常见诱因。

二、心梗信号不止“胸痛”,这些表现更易被忽视

提到心梗,很多人会想到“胸口剧烈疼痛”,但临床数据显示,约40%的患者会出现非典型症状,尤其女性、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更容易被误导。

1.典型症状:胸骨后“压榨感”疼痛

突发胸骨中下段或左胸部的剧烈疼痛,像被巨石压住、被绳子勒紧,伴有窒息感或濒死感,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也无改善。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甚至背部放射。

2.非典型症状:容易混淆的“预警”

-上腹部疼痛: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痛,伴随恶心、呕吐,容易被当作“胃病”或“胆囊炎”,老年人尤其常见。

-咽喉或牙痛:无明确牙齿病变,疼痛呈钝痛或烧灼感,吞咽时加重,且与活动相关(比如走路时疼,停下休息会减轻)。

-莫名的呼吸困难:安静时突然气短、喘不上气,必须坐起来才能呼吸,没有明显胸痛却浑身大汗。

-极度乏力:突然出现无法解释的虚弱,连说话、握东西的力气都没有,面色苍白、出冷汗。

这些非典型症状常被忽视,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救治时机。记住:只要是“突发且异常”的不适,尤其是高危人群,都要警惕心梗可能。

三、黄金应对步骤:分秒必争的“救命四步法”

一旦怀疑心梗,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正确的应对步骤能极大提高生存率:

1.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坐下或平躺,保持安静,避免任何体力活动(包括走路、爬楼梯、打电话时来回走动),减少心脏耗氧。情绪紧张会加重心肌缺血,尽量深呼吸让自己冷静。

2.迅速用药并拨打120

-若既往有冠心病史,可立即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注意:血压低于90/60mmHg、青光眼患者禁用),5分钟后没缓解可再含1片,最多不超过3片。

-同时立即拨打120,清晰说明症状(比如“突发胸痛20分钟,含硝酸甘油没好”)、准确地址(包括门牌号、单元楼、楼层)和联系方式,确保急救人员能快速找到。绝对不要自己开车或让家人送医,急救车配备除颤仪和急救药品,能在途中抢救,且医院可提前做好接诊准备。

3.等待救援时的注意事项

-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周围人过多围观造成缺氧。

-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呼之不应、没有呼吸),旁边的人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4.配合医院“争分夺秒”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快速确诊。此时要果断同意急诊介入治疗(比如支架手术),这种方法开通血管的成功率远高于药物溶栓。医学上有个“门-球时间”(从入院到血管开通的时间),目标是控制在90分钟内,时间越短,挽救的心肌越多,后遗症越少。

家属要提前准备好患者的医保卡、既往病历,不要纠结“等其他家人来商量”,心梗抢救没有“犹豫时间”。

四、这些误区会“偷走”生机

1.“忍一忍就过去了”

心梗的疼痛不会自行缓解,拖延1小时,心肌坏死面积可能扩大30%。临床数据显示,发病后3小时内未开通血管,死亡率会增加5倍。

2.依赖“土方法”耽误时间

有人试图通过“喝热水”“拍胳膊”“催吐”缓解症状,这些行为毫无科学依据,只会浪费黄金时间。

3.拒绝必要治疗

部分患者担心费用或手术风险,拒绝做造影、放支架,殊不知目前我国胸痛中心实行“先救治、后收费”,救命永远是第一位。

五、预防心梗:从日常习惯“筑牢防线”

心梗的预防远胜于救治,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吸烟者,肥胖人群,需做到:

-控制“三高”:定期监测血压(目标<140/90mmHg)、血糖(空腹<7mmol/L)、血脂(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遵医嘱服药。

-戒烟限酒: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是心梗的“加速器”,必须彻底戒除;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饮食清淡: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每天500克)、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鱼、蛋、瘦肉)。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管理情绪:长期焦虑、熬夜、压力过大会诱发血管痉挛,保持规律作息,学会减压。

结语

心梗抢救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拨打120、早开通血管”。记住,任何突发的、无法解释的不适,尤其是高危人群,都不能抱有“等一等”的侥幸心理。多一个人了解心梗知识,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守护心脏健康,从识别信号、果断行动开始,这是每个人都该掌握的“生命必修课”。

(王杰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心血管一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