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管超声看“血流速度”,快慢里藏着健康信号

2025-06-05 10: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血管里的血流,速度藏着“健康密码”

血管就像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统”,血液在里面流动的速度,不是随机变化的。正常情况下,血流速度平稳有序,一旦出现异常(太快或太慢),可能是血管出了问题的信号。

血管超声检查时,医生会重点关注血流速度——通过探头能捕捉到血液流动的“波形”和“速度值”,就像给血管做“测速记录”。这些数据能反映血管是否通畅、管壁是否光滑、有没有狭窄或堵塞,是发现血管早期问题的重要线索。

二、正常血流速度,有“标准范围”

不同部位的血管,血流速度不一样,就像不同路段的车速限制不同:

1.动脉血流:速度快,有“脉动”

动脉负责把血液从心脏泵到全身,压力大、血流快,速度通常在50-150厘米/秒(不同动脉数值不同)。比如颈动脉的血流速度,收缩期(心脏收缩时)可能达到100厘米/秒左右,舒张期(心脏舒张时)会慢一些,形成有规律的“脉动波形”。

2.静脉血流:速度慢,较平稳

静脉负责把血液送回心脏,压力小、血流慢,速度通常在10-30厘米/秒,波形平缓,没有明显的脉动,有时会随呼吸轻微波动(吸气时变慢,呼气时稍快)。

这些“标准范围”是医生判断的参考,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都可能提示异常。

三、血流速度“太快”,可能是血管“变窄了”

血流速度突然变快,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管腔变窄,就像公路车道变窄,车流会被迫加速:

1.动脉狭窄:血流“挤”着过,速度飙升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长斑块)是导致狭窄的主要原因。斑块占据管腔空间,血液只能从狭窄处快速流过,速度可能比正常高出一倍以上(比如颈动脉正常流速100厘米/秒,狭窄处可能达到200厘米/秒)。

这种“高速血流”会冲击狭窄部位的血管壁,可能让斑块脱落或血管进一步受损,需要及时干预。

2.血管痉挛:临时“收缩”,流速加快

寒冷、情绪激动、吸烟等因素可能导致血管短暂痉挛(管壁突然收缩),管腔变窄,血流速度暂时加快。痉挛缓解后,流速会恢复正常,但频繁痉挛可能提示血管功能不稳定。

超声检查能区分“固定狭窄”和“临时痉挛”——狭窄会一直存在高速血流,痉挛则是时有时无。

四、血流速度“太慢”,可能是血管“堵了”或“动力不足”

血流速度变慢,往往意味着血管不通畅,或推动血流的“动力”出了问题:

1.血管堵塞:血流“过不去”,速度骤降

动脉血栓或斑块完全堵塞血管时,堵塞部位后方的血流速度会明显减慢,甚至测不到血流信号;静脉血栓堵塞时,血液回流受阻,血流速度变慢,可能出现血液“反流”(本该向心脏流动,却反向流动)。

这种“低速血流”是紧急信号,需要尽快疏通血管,避免组织缺血坏死。

2.心脏功能减弱:“泵力”不足,血流变缓

心脏就像“血泵”,如果心功能不全(比如心力衰竭),泵血力量减弱,全身血管的血流速度都会变慢,尤其是静脉血流,可能出现瘀滞(流动缓慢、甚至停滞)。

这种情况下,超声会发现多处血管血流速度偏低,结合心脏检查能明确原因。

3.血管受压:外部“挤压”,血流受阻

肿瘤、肿大的淋巴结等外部因素压迫血管,会让管腔变扁,血流速度减慢。比如甲状腺肿大压迫颈部静脉,可能导致头颈部血液回流变慢,出现头晕、面部肿胀。

解除压迫后,血流速度通常能恢复正常。

五、血流“速度正常”,但“波形异常”也要留意

有时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但流动的“波形”不对劲,这也是血管异常的信号:

1.动脉波形变“钝”:远端血管有问题

正常动脉波形像“尖锐的山峰”,如果变成“平缓的丘陵”,说明远端血管可能有狭窄或堵塞(比如下肢动脉波形变钝,可能提示小腿或足部血管有问题),即使当前测量的血管流速正常,也需要进一步检查。

2.静脉出现“异常脉动”:心脏或瓣膜有问题

静脉血流通常没有明显脉动,如果超声发现静脉血流随心脏跳动明显波动,可能是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或静脉瓣膜功能异常,需要结合心脏超声或静脉造影进一步确认。

这些“波形异常”比单纯速度异常更隐蔽,需要医生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六、哪些人需要关注“血流速度”?

以下人群做血管超声时,要特别留意血流速度变化:

1.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

这些疾病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出现血管狭窄,血流速度异常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建议定期做颈动脉、下肢动脉超声。

2.经常头晕、肢体麻木的人

头晕可能和颈动脉血流异常有关,肢体麻木(尤其是单侧)可能提示脑部或肢体血管血流问题,需要通过超声检查血流速度和波形。

3.长期卧床、久坐的人

这类人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导致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出现下肢肿胀、疼痛,超声能早期发现血栓,避免血栓脱落引发危险。

4.术后或外伤患者

手术或外伤可能损伤血管,或导致血管受压,超声检查血流速度能及时发现血管狭窄、堵塞等并发症。

这些人群关注血流速度变化,能早期发现血管问题,避免严重后果。

七、做血管超声前,需要准备什么?

血管超声检查简单、无创,做好这些准备能让结果更准确:

1.穿着宽松衣物

检查颈部、上肢血管时,穿领口宽松的衣服;检查下肢血管时,穿宽松的裤子或短裤,避免衣物紧绷影响血流速度(紧身衣可能暂时减慢血流)。

2.保持平静状态

情绪紧张、剧烈运动后,血流速度会暂时加快,建议检查前休息10-15分钟,保持平静,避免影响结果判断。

3.不用空腹,但别吃太多

大多数血管超声(颈动脉、四肢血管)不用空腹;检查腹部血管(比如肾动脉)时,最好空腹4-6小时,避免胃肠道胀气影响超声图像。

4.告诉医生你的症状和病史

比如“经常头晕”“最近腿肿”,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医生会重点关注相关血管的血流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解读结果。

做好这些准备,能让检查更顺利,结果更可靠。

八、血流速度异常,该怎么办?

发现血流速度异常后,别恐慌,不同情况处理方式不同:

1.轻度异常(如轻度狭窄、流速稍快)

l 调整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l 定期复查:每3-6个月做一次血管超声,观察血流速度变化,避免进一步加重。

2.中度异常(如明显狭窄、血流明显加快或减慢)

l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开具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降脂药(如他汀类),或抗凝药(预防血栓),改善血流状况。

l 进一步检查:可能需要做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血管狭窄或堵塞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3.重度异常(如严重狭窄、堵塞、血栓形成)

l 手术或介入治疗:比如颈动脉严重狭窄可行支架植入术或内膜切除术,静脉血栓可能需要溶栓或取栓治疗。

l 紧急处理:如果出现肢体缺血(苍白、冰冷、疼痛)、脑缺血(言语不清、肢体无力),需立刻就医,避免组织坏死。

及时处理血流速度异常,能有效预防中风、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九、血管超声看血流速度,是“早发现”的好帮手

血管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疼痛、麻木、头晕等症状时,可能已经造成不可逆损伤。血管超声通过检测血流速度和波形,能在症状出现前发现血管狭窄、堵塞、血栓等问题,为早期干预争取时间。

它不像CT、造影那样有辐射或创伤,适合反复检查和长期随访。定期做血管超声,关注血流速度变化,尤其是高危人群,能让血管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保护全身血液循环的畅通。

血流速度的快慢,就像血管的“健康晴雨表”,读懂这些信号,就能更好地守护血管健康。

(徐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