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卒中的核心机制: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分为两大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由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形成血栓、颈动脉斑块脱落等。
出血性脑卒中:占20%-30%,由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压迫脑组织并引发炎症反应。高血压、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是主要诱因。
无论哪种类型,脑卒中的本质都是脑组织因血流中断或异常而受损,进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二、快速识别脑卒中的“FAST法则”与扩展症状
国际通用的“FAST法则”是识别脑卒中的核心工具,结合中国患者特点,可扩展为以下症状清单:
1. F(Face)面部不对称
典型表现:一侧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
自测方法:让患者微笑或露齿,观察两侧面部肌肉是否对称。若一侧无法上扬嘴角或眼睛闭合不全,需高度警惕。
2. A(Arm)肢体无力
典型表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或瘫痪,常见于手臂抬举困难、行走时拖步。
自测方法:让患者平举双臂10秒,若一侧手臂逐渐下垂或无法保持水平,提示肌力下降。
机制:大脑运动皮层或皮质脊髓束受损导致对侧肢体运动障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发生率高达80%。
3. S(Speech)言语障碍
典型表现:
表达性失语:说话含糊不清、语句混乱或完全失语。
理解性失语:能听到声音但无法理解语义,答非所问。
自测方法:让患者重复简单句子(如“今天天气很好”),观察发音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
数据:约30%的脑卒中患者以言语障碍为首发症状,左侧大脑半球(语言中枢所在)病变更易引发此症状。
4. T(Time)时间紧迫性
核心原则:若出现上述任一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发病时间(精确到分钟)。
扩展症状清单(需结合FAST法则综合判断)
突发剧烈头痛: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可能伴随呕吐、颈项强直。
视力障碍: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如只能看到一侧物体),可能与枕叶缺血或视神经受压有关。
平衡失调:行走时向一侧倾斜、无法单腿站立,提示小脑或脑干受损。
意识障碍:嗜睡、昏迷或抽搐,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三、特殊场景的识别要点
1. 夜间睡眠中发病
表现:晨起时发现一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或被家人发现昏迷。
处理:立即拨打120,切勿自行搬动患者,避免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2. 合并基础疾病者
高血压患者:若血压突然升高(收缩压>180mmHg)伴头痛、呕吐,需警惕脑出血。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可能掩盖脑卒中症状,需结合FAST法则综合判断。
3. 儿童与青少年脑卒中
特点:发病率低但致残率高,常由血管畸形、心脏疾病或感染引发。
表现:突发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或行走不稳,易被误诊为偏头痛或脑炎。
四、急救流程与家庭准备
1. 急救四步法
拨打120:清晰告知患者症状、地址和联系电话。
保持体位: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和腰带。
禁止喂食:避免患者呛咳或窒息,切勿给予阿司匹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禁用)。
记录时间:精确记录症状出现时间,供医生参考治疗方案。
2. 家庭急救包准备
血压计: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测量。
血糖仪: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避免低血糖诱发脑卒中。
急救卡片:记录患者病史、用药情况和紧急联系人电话。
脑卒中的识别与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掌握FAST法则和扩展症状清单,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记住:“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迟1分钟救治,大脑损伤就扩大一分。
(秦梦男 汤阴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