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肿瘤患者常常感到疲劳,有哪些简单有效的方法能帮助缓解?

2025-07-26 13: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疲劳往往比疼痛更令人困扰。这种并非由体力活动引发的持续疲惫感,会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人连抬手吃饭、说话都觉得费力。但值得欣慰的是,通过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这种疲劳状态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

首先,合理安排日常活动至关重要。很多患者觉得疲劳就该卧床休息,其实过度静养反而会让身体机能下降,加重疲劳感。可以试试 “能量管理法”:每天早上醒来后,花 5 分钟记录自己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 —— 可能是上午 9 点到 11 点,也可能是下午 3 点到 4 点,然后把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吃饭、简单散步)安排在这个时段。而在精力低谷期,就安心做些轻松的事,比如听音乐、看几页书,避免强迫自己完成复杂任务。活动时要遵循 “小步快走” 原则,比如每次散步从 5 分钟开始,感觉不累再逐渐增加到 10 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 30 分钟,这样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消耗过多体力。​

饮食调理是缓解疲劳的另一大关键。肿瘤患者常因消化功能减弱而吃得很少,身体缺乏能量自然容易疲劳。可以采用 “少量多餐” 的方式,每天分成 5-6 餐,每餐只吃七八分饱,减轻肠胃负担。早餐尤其重要,不妨试试 “全谷物 + 优质蛋白” 的组合,比如燕麦粥加一个水煮蛋,或者杂粮馒头配一小份豆腐,这些食物能缓慢释放能量,避免上午出现低血糖性疲劳。另外,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B 族,它参与身体能量代谢,瘦肉、鸡蛋、深绿色蔬菜中都含量丰富,比如每天吃 100 克菠菜或 20 克杏仁,就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同时,一定要保证水分摄入,脱水会直接导致疲劳感加剧,建议每天喝 1500-2000 毫升温水,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喝太多增加胃部不适。​

睡眠质量的改善也能显著减轻疲劳。肿瘤患者常因疼痛、焦虑等原因失眠,而睡眠不足又会加重疲劳,形成恶性循环。可以在睡前 1 小时就开始做 “放松准备”:用 40℃左右的温水泡脚 1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远离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试试 “4-7-8 呼吸法”—— 用鼻子安静吸气 4 秒,屏住呼吸 7 秒,再用嘴缓慢呼气 8 秒,重复 3-4 次,能有效降低心率,帮助入睡。如果夜间容易醒,可以准备一个小夜灯,避免突然起身时因光线变化感到眩晕,同时在床边放一杯水和常用药物,减少起身次数。​

心理状态对疲劳感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当人处于焦虑、抑郁情绪中时,身体会持续分泌应激激素,消耗大量能量,导致疲劳感加剧。每天留出 15 分钟做 “情绪梳理” 很有必要:可以对着镜子说说今天遇到的开心事,哪怕只是 “今天胃口比昨天好一点”;也可以写情绪日记,把担心和烦恼写下来,相当于给心理 “减负”。和家人朋友多交流也很重要,哪怕只是聊聊天气、电视剧,这种情感连接能让人感受到被支持,减少孤独感带来的精神消耗。如果负面情绪持续超过两周,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也是勇敢的表现。​

此外,一些细节调整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身体的束缚感;吃饭时细嚼慢咽,让消化系统更省力;家里常用的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避免频繁弯腰、踮脚。化疗期间如果出现贫血导致的疲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些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红肉、动物肝脏,但要注意不要自行服用补铁剂,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的疲劳原因和身体状态都不同,以上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调整。如果疲劳感突然加重,伴随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潜在问题。缓解疲劳就像水滴石穿,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把这些小方法融入日常,慢慢积累,就能感受到身体的变化。记住,接受自己的状态,不与他人比较,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肯定,这本身就是对抗疲劳的有力武器。

(王丽莉 登封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