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的囟门分为前囟和后囟,前囟一般在什么时候闭合?

2024-05-08 11: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新生儿头上那片软软的、有时还会轻轻跳动的区域,总是既让人好奇又充满担忧 —— 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囟门。囟门是宝宝颅骨尚未完全闭合形成的间隙,是胎儿期颅骨发育不完善留下的 “先天窗口”,也是观察宝宝健康状况的重要 “晴雨表”。通常我们会将囟门分为前囟和后囟,它们在位置、形态和闭合时间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其中前囟的闭合时间更是家长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

先来说说后囟,它位于宝宝头部的枕后方,是由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相比前囟,后囟的面积要小得多,通常在宝宝出生时就已经很小,甚至有些宝宝出生时后囟就已经闭合或接近闭合。大多数宝宝的后囟会在出生后 6 到 8 周内完全闭合,这个过程比较迅速,也很少会出现异常情况,因此往往不会引起家长太多的注意。​

而前囟则是大家更为熟悉的那个 “软乎乎的区域”,它位于宝宝头顶靠前的位置,由额骨与顶骨边缘形成,呈菱形。前囟的大小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宝宝出生时前囟的斜径大约在 1.5 到 2.5 厘米之间,家长用手轻轻触摸时,能感觉到它的柔软,有时还能看到随着宝宝呼吸或脉搏而轻微跳动的现象,这其实是颅内血管搏动传递到囟门的表现,属于正常情况,家长无需惊慌。​

那么,前囟到底会在什么时候闭合呢?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从临床数据来看,大多数宝宝的前囟会在出生后 12 到 18 个月之间完成闭合,这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正常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前囟会随着颅骨的逐渐骨化而慢慢变小,从最初能容纳指尖的大小,逐渐变得越来越窄,最终完全闭合形成坚硬的颅骨。这个闭合过程是宝宝颅骨发育成熟的标志,也反映了宝宝脑部发育的正常进程。​

不过,前囟的闭合时间并非绝对固定,就像每个宝宝学会走路、说话的时间有早有晚一样,前囟闭合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宝宝可能在 10 个月左右就已经闭合,而有些宝宝则可能推迟到 20 个月才完全闭合,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正常,精神状态良好,这些轻微的时间差异都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度焦虑。​

但如果前囟闭合时间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就需要引起家长的警惕了,这可能是某些健康问题的信号。比如,前囟在宝宝 6 个月之前就过早闭合,医学上称为 “早闭”,这种情况可能与小头畸形、脑发育不良等问题有关。因为颅骨的过早闭合会限制脑组织的正常生长空间,从而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这时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头围增长情况,如果头围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宝宝,或者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

相反,如果宝宝在 2 岁之后前囟仍然没有闭合,则属于 “迟闭”,这可能与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脑积水等疾病相关。维生素 D 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颅骨骨化延迟,不仅会使前囟闭合推迟,还可能伴随颅骨软化、方颅、鸡胸等症状;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代谢,除了前囟迟闭,还可能出现宝宝生长迟缓、表情呆滞、哭声低哑等表现。因此,当发现宝宝前囟迟闭时,家长同样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钙、磷、维生素 D 水平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并及时治疗。​

除了关注闭合时间,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宝宝前囟的护理也尤为重要。很多家长担心触摸前囟会伤害到宝宝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前囟表面有坚韧的脑膜和头皮保护着脑组织,正常的轻柔触摸并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对待前囟,在给宝宝洗头时,家长应使用温和的婴儿洗发水,用指腹轻轻揉搓,避免用指甲抓挠或用力按压;给宝宝选择枕头时,要避免过硬的材质,防止外力撞击囟门;外出时如果阳光强烈,可以给宝宝戴上柔软的帽子,既可以防晒,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观察前囟的状态来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正常情况下,前囟是平软的,如果宝宝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时,前囟突然变得饱满或隆起,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多见于脑膜炎、脑炎等疾病;而如果前囟明显凹陷,则可能是宝宝脱水的表现,比如腹泻、呕吐导致体液大量丢失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时候,家长都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的来说,新生儿前囟的闭合是一个自然而复杂的过程,12 到 18 个月的闭合时间是大多数宝宝遵循的 “生理时钟”。家长们既要了解这个正常范围,也要理解个体差异的存在,更要学会通过观察前囟的状态和闭合时间,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同时,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囟门,不恐慌、不忽视,才能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如果对宝宝的囟门情况有任何疑问,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让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给出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卢会娟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童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