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提示我们身体受到了伤害或存在疾病。然而,当这种不适感持续存在时,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就变得尤为重要。但许多人对止痛药心存顾虑——尤其是担心“成瘾”问题。事实上,不同类型的止痛药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风险特征,只要科学用药,就能有效缓解痛苦而不陷入依赖困境。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两大类主流止痛药(阿片类与非甾体抗炎药)的特点、适用场景及安全使用方法。
一、止痛药分类:两类主流药物大不同
市面上常见的止痛药主要分为两类: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它们的工作原理截然不同,因此适应症和使用注意事项也有所区别。
1.阿片类药物
代表药物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处方药,以及可待因这类较弱效品种。这类药物通过模拟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μ受体,抑制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同时产生强烈的镇痛效果。由于其强大的效力,常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管理、癌症晚期姑息治疗等领域。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滥用确实可能导致生理依赖性和心理渴求感,即所谓的“成瘾”。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属于此类。它们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来实现消炎、退热和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相较于阿片类,NSAIDs没有成瘾潜力,但可能引发胃肠道溃疡、出血倾向增加、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二、关于“成瘾”的认知误区澄清
很多人误以为所有止痛药都会让人上瘾,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实际上,只有含有阿片成分的药物才有较高的成瘾风险,而NSAIDs并不具备这一特性。即使是阿片类药物,在医生指导下短期、规范使用时,产生依赖的可能性也非常低。真正导致滥用的问题往往出现在自行加量、频繁服用或非医疗目的的情况下。
研究表明,遵循医嘱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仅有不到5%会出现药物依赖现象。相比之下,未经授权获取并过量使用的人群中,成瘾比例显著升高。因此,关键在于严格遵守专业指导,避免盲目用药。
三、阿片类药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既然阿片类药物存在潜在风险,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呢?答案在于它无可替代的治疗价值。对于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后的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镇痛不仅关乎舒适度,更直接影响康复进程。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症
仅在剧烈疼痛且其他方法无效时考虑启用阿片类药物。例如,骨折复位后的剧痛、烧伤换药时的刺痛等情况可能需要短期应用强效阿片制剂。而对于慢性腰痛、关节炎等慢性病变,应优先尝试物理疗法、针灸或其他辅助手段。
2.个体化剂量调整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初始剂量通常较低,随后逐步滴定至最佳疗效点。切勿自行增减药量,以免引发呼吸抑制、昏迷等危险状况。
3.联合用药策略
为了降低单一药物用量,常常会采用多模式镇痛法,即将阿片类药物与其他类型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联用。这样既能增强效果,又能减少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4.定期评估必要性
随着伤口愈合或病情好转,应及时下调药物强度甚至停药。突然撤除高剂量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戒断综合征,表现为焦虑、失眠、肌肉酸痛等症状,需在医师监督下缓慢减量。
四、非甾体抗炎药的安全边界在哪里?
虽然NSAIDs相对安全得多,但也绝非毫无禁忌。长期大量服用仍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
1.消化道损伤
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胃黏膜糜烂、溃疡形成乃至穿孔出血。为预防此类事件,建议饭后服药,必要时可配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保护胃壁。老年人、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尤其要谨慎。
2.心血管系统影响
部分NSAIDs会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心梗、中风的风险。此外,选择性COX-2抑制剂虽减少了胃肠刺激,却可能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群需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选用。
3.肾脏毒性累积效应
长期连续使用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等问题。脱水状态下更容易发生,故用药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4.特殊人群警示
孕妇禁用某些NSAIDs(如吲哚美辛),因其可能引起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哺乳期妇女也应慎选品种。儿童发热时推荐首选对乙酰氨基酚而非布洛芬,除非有明确指征。
五、实用小贴士:日常生活中的智慧选择
面对琳琅满目的止痛产品,如何做出明智决策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优先咨询专业人士
无论是药店OTC药品还是医院开具的处方笺,都应在药师或医师指导下使用。特别是复方制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重复用药容易造成过量中毒。
2.仔细阅读说明书
注意查看禁忌事项、相互作用警告等信息。例如,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合并使用NSAIDs会显著提升出血风险。
3.记录用药日志
记下每次服药的时间、剂量及效果反馈,便于追踪疗效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医生汇报。
4.探索替代疗法
物理治疗、中医推拿、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慢性疼痛患者,综合干预往往比单纯依赖药物更有效。
5.警惕虚假宣传
市场上不乏夸大功效的宣传口号,宣称“纯天然无副作用”“快速根治病根”。实际上,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万能灵丹妙药。
总之,止痛药是人类对抗疼痛的重要工具,但绝不是随意挥霍的资源。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药物的特性,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当我们学会与疼痛和平共处,而不是简单地压制它时,才能真正走向身心健康的理想状态。毕竟,最好的止痛剂永远是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尚勤燕 新乡市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一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