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跌倒后别硬撑,小心隐匿性骨折在作怪

2023-06-18 11: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很多人认为跌倒之后只要能动、没出血、没变形,就说明骨头没事。于是拍拍灰尘继续干活,甚至还觉得自己“挺抗摔”。但你知道吗?有一种骨折,它不会立刻表现得明显,却可能在你不经意中加重甚至致残,这就是“隐匿性骨折”。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这种“潜伏”的伤害,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什么是隐匿性骨折?

隐匿性骨折,又称为“隐蔽性骨折”或“微骨折”,是指骨头在受到外力后发生了细小的骨裂,但没有明显的骨折移位,X光片早期也可能看不出来。这种骨折常常被误以为是普通的软组织损伤,患者继续活动反而加重了病情。

它最常发生在以下部位:

髋部(尤其是股骨颈)

骨盆

胫骨平台

脊柱椎体

跟骨(脚跟)

二、哪些人更容易发生隐匿性骨折?

隐匿性骨折虽然人人可能发生,但以下人群更易中招:

老年人:骨质疏松者骨密度低,轻微外力就可能造成骨裂。

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后女性,骨质流失加剧。

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可导致应力性骨折。

维生素D缺乏者:影响骨钙代谢,易损伤骨骼。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者:如类风湿患者,也容易骨骼脆弱。

三、跌倒后有哪些表现提示可能是隐匿性骨折?

如果你跌倒后出现以下症状,请提高警惕:

疼痛持续不缓解,尤其是活动时加重

局部肿胀或淤血

负重困难或不能正常行走

局部压痛明显

活动受限或畏惧动作

举个例子:一位60岁的女性不小心在家摔了一跤,自觉只是“撞到了臀部”,但几天后走路越来越痛,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股骨颈隐匿性骨折”,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

四、为什么早期很难发现?

X光不敏感:早期X线拍片可能无法清楚显示微小裂纹,容易误诊为软组织挫伤。

症状轻微:不少患者认为“还能走、还能动”,就掉以轻心。

没有高度警惕:特别是老人,怕麻烦、怕住院,不愿就医,导致病情恶化。

五、隐匿性骨折不治疗会怎样?

骨折扩大:继续行走或活动可能导致骨裂扩大,形成完全性骨折。

骨坏死:如股骨颈隐匿骨折未及时固定,可能导致骨头血供受阻,造成骨组织坏死。

功能障碍:长期未愈合的骨折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长期疼痛甚至残疾。

手术风险增加:等症状严重才来治疗,往往病情更复杂,手术难度、恢复周期和风险也更大。

六、跌倒后该如何自我评估与处理?

跌倒后不要急于站起来“强撑”,可按以下步骤自查:

感觉:是否有剧烈疼痛?按压哪个部位最明显?

活动:是否可以自行站立、行走?是否有畏惧负重?

观察:是否局部肿胀、淤血、变形?

听声音:摔倒时是否听到“咔”的响声?

初步处理建议:

疼痛部位尽量不活动,冷敷减轻肿胀。

使用支具或拐杖协助行走。

疑似骨折立即就医,不要“等几天看看”。

七、医院检查哪些方式更靠谱?

如果你怀疑有隐匿性骨折但X光没查出,可以选择更敏感的影像学检查:

MRI磁共振:能清晰显示骨髓水肿,是早期诊断的金标准。

CT扫描:适合骨盆、脊柱等复杂部位的骨折评估。

骨扫描(ECT):检测骨代谢活跃区域,也能间接提示骨折部位。

八、如何预防隐匿性骨折?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发生风险:

提高居家防摔安全

安装扶手、防滑垫,保持地面干燥整洁。

增强骨骼健康

合理补钙、维生素D,多晒太阳,定期做骨密度检查。

加强锻炼

适当负重训练、平衡训练如太极、瑜伽可增强肌肉力量。

定期体检

特别是有骨质疏松风险者,应定期监测骨骼健康。

总结

跌倒不是小事,骨折也不总是“看得见”的。隐匿性骨折往往在你不经意时悄悄发生,却可能带来巨大的健康危机。别再“硬撑”了,听身体的“报警”,及时就医检查、规范治疗,才能真正避免小伤变大病!请记住:跌倒后,能走≠没事。隐匿骨折,容不得轻视!

(王延明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骨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