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流鼻血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突发状况,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可能遭遇。然而,面对这一情况,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仰头、塞纸巾,认为这样能快速止血。但实际上,这些做法不仅无法有效止血,还可能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一、错误做法大揭秘
1.仰头止血:隐患重重
当鼻血流出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仰起头,试图让血液不再流出。从表面看,似乎鼻血确实没有继续从鼻孔流出,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隐患。
鼻腔与咽喉是相通的,仰头会使鼻腔内流出的血液顺着咽喉后壁流入口腔、食道乃至气管。流入口腔的血液可能会被吞咽进入胃部,刺激胃黏膜,引发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胃黏膜更为娇嫩,这种刺激可能更为明显。而如果血液流入气管,则可能阻塞气道,导致呛咳,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窒息。
2.塞纸巾止血:适得其反
塞纸巾也是人们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在鼻孔内塞入纸巾,看似能对出血部位产生压迫,起到止血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普通纸巾的质地通常较为粗糙,在塞入和取出过程中,容易损伤鼻腔黏膜,加重出血情况。
其次,纸巾在吸收血液后可能会变干、变硬,与鼻腔内的伤口粘连在一起。当取出纸巾时,很可能会将刚刚形成的血痂撕脱,导致伤口再次破裂出血,使止血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如果纸巾不干净,还可能将细菌带入鼻腔,引发感染,进一步影响鼻腔健康。
二、正确止血方法解析
1.身体前倾,轻压鼻翼
当发现流鼻血时,正确的第一步是保持冷静,然后身体微微前倾。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血液流入口腔和气管。接着,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鼻翼两侧,也就是鼻子的柔软部分,向鼻中隔方向施加压力。持续压迫5-1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频繁松开手指查看是否止血,以免影响血小板的凝聚和血痂的形成。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这种正确的压迫方式,鼻血能够在几分钟内止住。这是因为鼻翼两侧的压迫可以有效地阻断鼻腔内的血管血流,促进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冷敷辅助,收缩血管
在压迫鼻翼的同时,还可以使用冷敷的方法来辅助止血。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或使用冷毛巾敷在额头、鼻梁或颈部两侧。冷敷的作用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流向鼻腔,从而降低鼻腔内的血压,有助于更快地止血。冷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冻伤皮肤。每次冷敷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根据出血情况可重复进行。
3.保持镇静,避免刺激
在流鼻血的过程中,保持镇静至关重要。情绪紧张、激动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出血情况。因此,要尽量放松心情,采取平稳的呼吸方式。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弯腰低头、用力擤鼻或咳嗽等刺激性动作,这些动作都可能导致鼻腔内压力升高,使刚刚止住的血液再次流出。
三、特殊情况与预防措施
1.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后,鼻血仍然持续流出不止,或者出血量较大,伴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这可能意味着出血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检查设备,如鼻内镜等,查找出血的具体部位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电凝止血、鼻腔填塞等。
此外,如果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流鼻血,也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鼻腔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
2.日常预防措施
预防流鼻血,关键在于保持鼻腔黏膜的健康。
在干燥的季节,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避免鼻腔黏膜因过于干燥而破裂出血。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身体水分充足,促进鼻腔黏膜的正常分泌。避免频繁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如果患有鼻炎、鼻窦炎等疾病,要及时治疗,控制炎症,减少鼻腔黏膜的充血和脆弱性。对于儿童来说,要教导他们正确的擤鼻方法,避免用力过度。
流鼻血虽然是一个小问题,但正确的处理方法却很重要。我们要摒弃仰头、塞纸巾等错误做法,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流鼻血的情况时,从容应对,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马青青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