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便便,是新手父母最关心的“健康晴雨表”。它不仅能反映宝宝的消化吸收情况,甚至能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学会观察宝宝的便便颜色、性状和气味,就能提前发现异常,守护宝宝健康!
一、便便颜色:从“彩虹”里找线索
1. 墨绿色胎便:新生儿出生后2-3天内排出,黏稠无臭味,是正常现象。
2.金黄色“糊糊便”:母乳喂养宝宝的典型便便,含奶瓣属正常(未消化奶液)。
3.土黄色或棕黄色便:配方奶宝宝的便便,质地稍硬,可能带轻微酸味。
4.绿色便便:
短时间绿色:可能因铁吸收不完全(配方奶含铁高)、受凉或肠道蠕动快。
持续发绿伴泡沫:警惕乳糖不耐受或肠道感染。
5.红色、黑色或白色便便:
红色血丝:可能肛裂、过敏(如牛奶蛋白过敏)或肠道感染。
黑色柏油状:排除补铁剂后,需警惕消化道出血。
白色或灰白色:可能胆道闭锁(需立即就医)!
二、便便性状:软硬干稀有讲究
1.蛋花汤样便:水便分离、酸臭味,警惕病毒性肠炎(如轮状病毒感染)。
2.黏液便:少量黏液可能因肠道轻微刺激,持续增多或带血需就医。
3.羊粪球状硬便:宝宝排便痛苦、便便干硬,提示便秘,需调整饮食或补水。
4.泡沫便:可能乳糖不耐受或摄入过多糖分(如妈妈饮食甜食过量)。
三、便便气味:异味是身体在“报警”
酸臭味:常见于消化不良或乳糖不耐受。
腥臭味:警惕细菌性肠炎或消化道出血。
臭鸡蛋味:可能蛋白质摄入过多或肠道菌群失调。
四、家长必知:这些情况要警惕!
1.腹泻:每天水样便超过6-8次,伴随发热、精神差,需防脱水。
2.便秘:排便困难、便便干硬超过3天,可尝试按摩腹部或咨询医生。
3.突然便便减少:母乳宝宝可能进入“攒肚期”,但配方奶宝宝需排除喂养不足。
4.血便持续出现:无论量多少,立即就医排查过敏、肠套叠等风险。
五、日常护理小贴士
1.母乳妈妈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辛辣、易过敏食物。
2.配方奶宝宝若频繁腹泻或血便,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水解奶粉。
3.添加辅食后,每次引入一种新食物,观察3天排便反应。
4.宝宝排便后及时清洁臀部,预防红屁屁。
温馨提示:宝宝的便便受饮食、年龄、个体差异影响较大,偶尔异常不必过度焦虑。但若伴随发热、呕吐、哭闹不止、体重不增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科学观察+理性应对,才是守护宝宝健康的关键。
(金玉蓉/董红梅 云南省曲靖中心医院 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