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这一“麻烦事”,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突然间拉肚子,跑厕所,腹痛得让你几乎想要放弃吃饭。这种时候,不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憋着不让自己再跑一趟厕所,或者是觉得忍一忍就好。可是,这种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事实上,腹泻最危险的并非不舒服,而是身体丧失了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造成脱水,脱水的后果可能比腹泻本身还要严重。
所以,腹泻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当然是补水!你可能会疑惑,补水就能搞定腹泻?答案是肯定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讲解急性腹泻时如何科学补水,哪些方法有效,哪些做法要避开。
一、腹泻发生的幕后黑手
急性腹泻的发生,并不只是因为吃坏肚子,它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最常见的几种包括:
1. 病毒感染
例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它们能通过食物、饮水或空气传播进入你的肠道,刺激肠道炎症,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病毒型腹泻往往是自限性的,症状通常会在几天内缓解。
2. 细菌感染
常见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后,细菌会在肠道内快速繁殖,产生毒素,导致腹泻。细菌引发的腹泻一般持续时间稍长,有时还可能伴有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3.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有些食物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肠胃不适,表现为腹泻。这种情况通常与食物类型直接相关,避免过敏源后症状会得到缓解。
4. 药物引起的腹泻
一些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腹泻。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加剧肠胃的负担,出现腹泻现象。
5. 应激反应
情绪激动、压力大时,也有可能诱发急性腹泻。这种腹泻通常是暂时性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后,症状会逐渐好转。
二、为什么补水如此重要?
当腹泻开始时,身体首先遭遇的打击是大量水分丧失。许多人可能会觉得腹泻“就那么几次”,并没觉得有多严重,但其实腹泻中的水分丧失是渐进的、潜在的危险。
1. 脱水的风险
腹泻时,身体不仅丧失了水分,电解质(如钠、钾、氯等)也大量流失。如果补水不及时,身体的水和盐平衡会被破坏,导致脱水。轻度脱水会让你感到疲倦、口干舌燥,严重时则可能引发头晕、低血压、心跳加速等危险症状。
2. 水合作用的意义
我们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在正常状态下都依赖于水分才能进行代谢、运输和调节。腹泻加速了水分的流失,人体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最重要的就是肾脏、心脏等关键器官的负担增加,极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3. 如何补水才有效?
不能只是单纯地喝水!水固然重要,但它不能补充丧失的电解质,因此补液盐才是关键。补液盐溶液可以帮助恢复失去的水分,同时补充钠、钾等电解质,保持体内的平衡。
三、补水的正确姿势
说了这么多,补水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简单来说,就是“补水不乱喝”。
1. 选择口服补液盐(ORS)
ORS是专门为腹泻病人设计的补水液,配方经过科学验证,能迅速恢复因腹泻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普通的矿泉水虽然能解决口渴,但却不能有效补充电解质,因此,补液盐是首选。
2. 避免只喝水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水对身体至关重要,但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同样重要。喝水过多,可能会造成“水中毒”,而没有补充足够的电解质。过量的水分会冲淡血液中的盐分,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加重脱水症状。
3. 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咖啡、茶以及其他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起到利尿作用,加速体内水分流失,导致脱水加剧。所以,在腹泻时最好避开这些饮料,喝清水、淡盐水或补液盐溶液更为合适。
4. 逐步补水
每次喝水或补液盐溶液时,量要适中。你可以每小时喝200-300毫升,避免一次性喝太多。过量的液体会让肠胃负担加重,反而不利于康复。
四、腹泻时的饮食攻略
腹泻时,饮食不能乱吃,不然可能会加重病情。你需要为肠道提供一些容易消化、且不刺激胃肠的食物。这个时候,饮食的黄金法则是清淡、易消化。
1. 选择温和的食物
可以尝试吃一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米汤、白面包、香蕉、煮土豆等。这些食物不刺激肠道,能为恢复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
2. 避免高脂肪和辛辣食物
高脂肪和辛辣的食物对肠道来说是“重负担”,会导致肠道蠕动过快,腹泻症状加剧。而且油腻食物还可能让肠道吸收更慢,使水分流失加重。
3. 适当补充纤维
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胡萝卜、苹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恢复正常功能。不过,在腹泻初期,最好避免摄入过多纤维,避免肠道进一步刺激。
五、对症处理,避免拖延
腹泻一般来说不需要急诊,但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两天,或者出现严重的腹痛、高热、血便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如果情况较轻且不伴有其他并发症,保持补水、休息和适当饮食即可。
六、总结:补水让你重获新生
急性腹泻带来的不适感可能让你不知所措,但最重要的是要记住补水。通过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身体水盐平衡,你就能有效避免脱水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腹泻虽然可能令人不舒服,但科学的处理方法能够帮助你快速恢复,让你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所以,下次腹泻来了,不要慌!补水,补充电解质,配合适当的饮食,才能帮助你早日恢复健康,赶走那些烦人的腹泻症状。
(许海东 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院区 急诊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