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成分输血:缺啥补啥,别再“大水漫灌”了!

2023-10-13 17:2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输血是临床救治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全血输注方式如同“大水漫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与资源浪费。现代医学通过成分输血技术,实现了“缺啥补啥”的精准治疗模式。

一、成分输血的技术原理

成分输血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全血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分离提纯,制成高纯度、小容量的血液制品,再根据患者病情按需输注。例如:

红细胞悬液:用于贫血、急性失血患者,保留红细胞携氧功能,去除多余血浆,减少心脏负荷;

血小板制品:用于血小板减少症或手术止血,每袋血小板含2.5×10¹¹个,可快速提升止血能力;

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症,每100ml含凝血因子VIII约100IU,适用于肝病、烧伤患者;

冷沉淀:富含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用于血友病A、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通过离心、过滤、冷冻等技术,一袋全血可分离为3-4种成分,分别供给不同患者,显著提升血液利用率。

二、成分输血的临床优势

1.提高治疗效果

针对性强:贫血患者仅需红细胞,无需输入血浆、白细胞等无关成分;

剂量可控:血小板输注可精确控制数量(如化疗后血小板<10×10⁹/L时,需输注1治疗量),避免全血输注的盲目性;

疗效显著:冷沉淀输注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在1小时内提升至1g/L以上,迅速纠正凝血障碍。

2.减少输血反应

降低过敏风险:对血浆蛋白过敏者,可输注洗涤红细胞(去除99%白细胞、90%血浆蛋白);

避免循环超负荷:老年患者或心功能不全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体积为全血1/2)可减少心脏负担;

减少感染风险:病毒在血液成分中分布不均,红细胞、血小板传播风险低于全血。

3.节约血液资源

一血多用:一袋400ml全血可分离为200ml红细胞悬液、1单位血小板、200ml血浆,供3名患者使用;

延长保存期:血小板在22℃振荡保存5天,新鲜冰冻血浆在-20℃保存1年,冷沉淀在-30℃保存2年,便于紧急调配。

三、成分输血的分类应用

1.红细胞制品

浓缩红细胞:适用于急性失血(如外伤、产后出血);

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IgA缺乏症;

辐照红细胞:用于免疫抑制患者(如器官移植后),防止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小板制品

单采血小板:从单个献血者采集,血小板含量高(≥2.5×10¹¹/袋),适用于白血病化疗后;

混合浓缩血小板:由多人份血小板混合制成,适用于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

2.血浆及衍生制品

普通冰冻血浆:用于补充血容量、维持胶体渗透压;

人血白蛋白:从血浆中提纯,用于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

免疫球蛋白: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川崎病。

3.特殊成分

粒细胞: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如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期);

外泌体:近年研究热点,血小板外泌体可携带miRNA、蛋白质,用于组织修复。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医学的核心技术,其通过“缺啥补啥”的精准模式,将治疗效率、安全性与资源利用率提升至新高度。数据显示,我国成分输血比例已达99%以上,年节约全血用量超500万单位。随着自动化分离、病原体灭活等技术的推广,成分输血将进一步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为临床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血液治疗方案。

(李小燕 濮阳市中心血站 体采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