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既可能是局部鼻腔病变所致,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了解鼻出血的相关知识,能帮助我们有效应对和预防。我们将从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应对方法、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一、常见原因
1.局部因素:
- 鼻黏膜干燥:干燥的空气、频繁挖鼻等不良习惯,易损伤鼻黏膜,导致鼻部血管破裂出血。尤其在秋冬季节,气候干燥,鼻出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 鼻部创伤:鼻部受到外力撞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等,都有可能直接损伤鼻内血管,引发鼻出血。
- 鼻部炎症、肿瘤: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炎症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黏膜下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肿瘤,如血管瘤、鼻咽癌等,也可能引起鼻出血,这种出血通常表现为反复少量出血或涕中带血,晚期可能出现大出血。
-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处的黏膜较薄,受气流冲击或干燥空气刺激时,容易发生出血。
2.全身因素:
-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且可能较难止血。
- 高血压:血压过高时,鼻腔内血管压力增大,容易破裂出血。尤其在血压波动较大时,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后,鼻出血的风险增加。
- 肝肾功能障碍:肝脏疾病影响凝血因子合成,肾脏疾病导致体内毒素蓄积、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均可诱发鼻出血。
- 内分泌失调:女性在月经周期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鼻黏膜可能出现充血、肿胀,增加鼻出血的可能性。
二、应对方法
1.保持冷静:发生鼻出血时不要惊慌,紧张的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出血。应尽量放松心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喉部引起呛咳或吞咽血液导致胃部不适。
2.按压止血:儿童或青壮年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前端,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持续 5-10分钟,同时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一般情况下,轻度鼻出血通过这种方法可自行止血。如果出血仍未停止,可重复按压 5-10分钟。
3.及时就医:如果鼻出血频繁发生、出血量较大或经过自行处理后仍无法止血,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包括鼻腔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鼻腔填塞、电凝止血、药物治疗或针对全身性疾病的治疗等。
三、预防措施
1.保持鼻腔湿润: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尤其是在干燥季节或使用空调、暖气的环境中。可适当使用生理性盐水滴鼻或喷鼻,保持鼻黏膜湿润。避免频繁挖鼻、擤鼻,可使用温水清洗鼻腔,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
2.预防鼻部创伤:在进行可能导致鼻部受伤的活动时,如体育运动、劳动等,注意保护鼻部,佩戴头盔等防护用具。另外,家长需教育儿童不要将异物塞入鼻腔。
3.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全身性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
4.合理饮食与生活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 C、K 等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正常功能和凝血功能。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减少鼻出血的诱发因素。
鼻出血虽然常见,但我们通过了解其原因、积极预防和正确应对,能够有效减少其发生风险,同时在发生鼻出血时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处理,保障自身健康。
(裴达 沧州市中心医院 耳鼻喉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