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急性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它发病突然,病情凶险,但如果能够及时识别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就有可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大大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作为神经内科的主管护师,我深感有责任向广大患者及人民群众普及急性脑卒中的相关知识,让大家能够早识别、早治疗。
一、急性脑卒中是什么
急性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常见,约占脑卒中的 70% - 80%,主要是由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或者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堵塞脑血管所致;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因为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脑内聚集,压迫周围脑组织。
二、为什么要警惕急性脑卒中
急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一旦发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往往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 200 万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脑卒中的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因此,提高公众对急性脑卒中的认识和警惕性,刻不容缓。
三、身体出现哪些情况需警惕
(一)面部异常
当一侧面部出现麻木、无力,表现为面部表情不对称,如一侧嘴角歪斜、流口水,无法正常皱眉、闭眼或吹口哨等动作时,这可能是急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是因为脑部的神经支配着面部肌肉的运动,当脑血管发生病变时,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就会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例如,一位患者在吃饭时突然发现自己一侧嘴角总是兜不住食物,汤汁顺着嘴角流下,并且感觉面部一侧麻木,像被针扎一样,这时候就应该高度怀疑急性脑卒中的可能。
(二)肢体症状
1. 肢体麻木无力是急性脑卒中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一侧肢体(上肢或下肢)出现麻木感,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皮肤上爬行,同时伴有肢体无力,难以抬起或握持物品,行走时会出现步态不稳、向一侧偏斜甚至摔倒等情况。比如,有的患者在清晨起床时,发现自己一侧手臂和腿不听使唤,无法正常穿衣、下床行走,这往往是急性脑卒中的先兆。
2. 肢体协调性变差也不容忽视。患者可能会在进行一些日常精细动作时出现困难,如系扣子、写字等,原本熟练的动作变得笨拙、不灵活,这可能是因为脑部控制肢体协调运动的区域受到了影响。
(三)言语表达与理解障碍
1. 言语表达困难表现为患者突然说话含糊不清,吐字不连贯,无法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或单词,旁人难以理解。这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影响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功能。例如,一位患者在与家人聊天时,突然变得前言不搭后语,原本能够顺利讲述的事情变得支离破碎,说话像含着东西一样模糊不清。
2. 言语理解障碍则是患者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对他人的提问或指令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这可能会导致患者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出现严重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比如,家人让患者拿某个物品,患者却一脸茫然,不知道家人在说什么。
(四)视觉异常
急性脑卒中还可能导致视觉问题,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或眼前发黑等症状。视力模糊表现为看东西不清楚,像隔着一层雾;视野缺损则是指患者的视野范围缩小,只能看到正前方的一部分物体,而两侧或上下方的物体无法看到;眼前发黑可能是短暂性的,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这些视觉异常是因为脑部视觉中枢或视神经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导致视觉功能受损。例如,有的患者在看电视时,突然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变得模糊不清,或者只能看到屏幕的一半,另一半像是被黑色遮挡住了。
(五)头晕头痛
头晕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会感觉头部昏沉、眩晕,仿佛周围的物体在旋转,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需要依靠物体支撑才能保持平衡。头痛的性质多样,可能是剧烈的胀痛、刺痛或搏动性疼痛,疼痛部位可在头部的一侧、前额、后枕部或整个头部。这种头晕头痛通常较为突然,且程度较重,与以往的头痛头晕症状有所不同。例如,患者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且头痛持续不缓解,这就需要警惕急性脑卒中的可能。
(六)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急性脑卒中还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恶心、呕吐可能是由于脑部病变引起颅内压升高所致;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则是因为控制吞咽功能的神经受损,导致食物或水无法顺利通过咽部进入食管,容易误吸入气管,引发呛咳甚至窒息。例如,患者在进食或饮水时突然出现剧烈的呛咳,无法顺利咽下食物或水,这可能是急性脑卒中影响了吞咽神经的功能。
四、如何应对身体出现的这些异常
当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疑似急性脑卒中的症状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快速拨打急救电话
时间就是生命,尽快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 120),告知调度员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以便急救人员能够迅速赶到现场。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可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二)记录发病时间
准确记录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在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 4.5 - 6 小时内,如果符合条件,可以进行溶栓治疗,这是目前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及时准确地告知医生发病时间,能够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时机。
(三)避免自行用药
在未明确诊断之前,不要自行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尤其是降压药、阿司匹林等。因为急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如果是出血性脑卒中,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加重出血,导致病情恶化。
(四)准备好相关物品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可以准备好患者的身份证、医保卡、病历等相关物品,以便就医时使用。同时,如果患者有既往病史或正在服用的药物,也应一并告知急救人员。
五、急性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虽然急性脑卒中发病突然,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病风险。
(一)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导致急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患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服用药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例如,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 7%以下;高血脂患者应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降至目标值以下。
(二)健康生活方式
1.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鱼类、豆类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盐、油、糖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例如,每天应摄入蔬菜 500 克以上,水果 200 - 350 克,食用油控制在 25 - 30 克,盐控制在 6 克以下。
2. 适量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降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减轻体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例如,每天可以快走 30 分钟以上,速度一般为每分钟 100 - 120 步。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因此,应尽量戒烟,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 25 克,女性不应超过 15 克。
4. 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内分泌失调等,增加急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因此,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三)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是早期发现和预防急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一般建议 40 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检查项目。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急性脑卒中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对它的认识和警惕性,掌握早期识别的方法,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并做好预防工作,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希望广大患者及人民群众能够将这些知识牢记心中,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一旦发现身体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徐群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五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