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换季,冷风一吹,不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就开始遭罪。咳嗽、咳痰不断,严重时还气喘吁吁,连日常活动都受影响。这病还特别顽固,反反复复,总也治不好。别灰心,有一种传统又神奇的中医疗法——药物罐疗法,或许能帮你摆脱它的纠缠,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
一、了解慢性支气管炎:难缠的呼吸“大敌”
(一)恼人的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早上起床时咳嗽尤其厉害,咳出的痰液大多是白色黏液状,有时候也会因为感染变成黄色脓痰。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气喘,稍微活动一下就上气不接下气,走几步路都得停下来喘口气。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让患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二)反复的原因
慢性支气管炎之所以反复,主要是因为气管和支气管的炎症很难彻底消除。吸烟是主要诱因,香烟里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不断刺激气管黏膜,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长期接触有害气体、粉尘,或者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会让气管炎症反复发作。另外,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无法有效抵御病菌,也是病情反复的重要因素。
(三)潜在危害
这病如果不及时控制,会逐渐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肺气肿会让肺部弹性下降,气体交换功能变差,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发展成肺心病后,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出现心慌、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二、认识药物罐疗法:传统中医的秘密武器
(一)独特原理
药物罐疗法融合了拔罐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拔罐时,通过罐内负压,让罐子紧紧吸附在皮肤上,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促进血液循环,就像给身体的“小血管”做了一次按摩,让血液流动更顺畅。同时,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直达病所,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止咳平喘、化痰通络的作用,从根本上调理气管和肺部的功能。
(二)历史溯源
药物罐疗法历史悠久,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家就发现,将药物和拔罐结合起来,能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这种疗法不断完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三)与普通拔罐的区别
普通拔罐主要是通过物理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运行。而药物罐疗法是以中药浸煮的木罐或竹罐吸附于相应的穴位上。这种疗法巧妙地将药物的有效成分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增强治疗效果。比如,针对慢性支气管炎,会选用具有止咳平喘、化痰通络功效的中药,如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等,这些药物和拔罐相辅相成,比单纯拔罐更能有效缓解症状。
三、药物罐疗法实操指南:开启康复之旅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在进行药物罐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首先,会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以便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药物罐治疗。其次,会仔细检查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确保皮肤完好无损。另外,医生还会关注患者对疼痛、热度、卧位的耐受程度及心理状况,因为放松的状态更有利于治疗的进行。同时,在拔罐时会为患者采取合理、舒适的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并注意保暖,避免患者着凉。
(二)治疗部位、频次及时间
1. 部位:主要选择背部膀胱经,这是人体重要的经络之一,通过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调节全身气血。当然,具体部位也可遵医嘱。
2. 频次:背部隔日1次,面部每日1次(面部拔罐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较少用,主要用于一些面部相关病症,但这里为了全面介绍药物罐疗法而提及),具体频次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3. 时间:背部每次约20分钟,面部每次10 - 15分钟。时间的控制非常关键,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刺激。
四、药物罐疗法注意事项:安全治疗的保障
(一)禁忌人群
1. 皮肤破溃、感染、过敏者,不宜进行药物罐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2. 体质虚弱、孕妇、月经期女性,以及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时,不宜进行治疗,以免引起不适。
(二)治疗后护理
1. 治疗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尤其是治疗部位,不要立即洗澡,以免寒湿入侵。
2. 多喝温开水,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3. 观察治疗部位皮肤变化,如出现水泡、破溃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如果水泡较小,可自行吸收;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无菌纱布。
(三)结合其他疗法
药物罐疗法可与中药调理、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等结合。配合中药内服,能内外同治,增强疗效;饮食上多吃润肺、止咳、化痰的食物,如百合、梨、银耳等,辅助治疗;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慢性支气管炎虽然难缠,但药物罐疗法给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不过,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治疗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让药物罐疗法发挥最大作用,帮你摆脱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纠缠,重新享受畅快呼吸 。
(卢晓芳 襄城县中医院 呼吸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