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可能由交通事故、跌倒、暴力打击等多种原因引起。由于颅脑结构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颅脑损伤往往伴随着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在急救过程中,熟知核心步骤并抓住救治的最佳时机显得尤为关键。
一、初步评估与呼救
发现颅脑损伤患者时,首先要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清醒,有无呕吐、抽搐等症状。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症状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告知调度员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且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移动。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呕吐等原因导致呼吸道受阻。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的首要任务。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能自然流出,避免堵塞呼吸道。如果患者口中有呕吐物或异物,应小心清除,但注意不要过度刺激患者。如果患者呼吸停止或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三、控制出血与包扎伤口
颅脑损伤可能导致头皮、颅骨等部位出血。在急救过程中,应迅速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对于头皮裂伤等开放性伤口,应先用清洁的毛巾或手帕进行简单包扎,压迫止血,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清创缝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随意使用棉球、纱布等塞入鼻腔或耳道,以免引起颅内感染或增加颅内压力。
四、固定头部,避免二次损伤
颅脑损伤后,患者应尽量避免移动,以免加重脑部损伤。如需移动患者,应保持头部稳定,避免晃动。可以使用颈托或头部固定器来固定头部,以减少头部晃动和颈椎损伤的风险。如果现场没有颈托,可以用衣物、毛巾等柔软的制品固定患者的颈部和头部。
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因为瞳孔的变化可以反映颅内压力的变化。
六、专业医疗救治与康复
抵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对于颅内出血、脑疝等紧急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同时,会使用脱水剂、止血药、抗炎药等药物来控制颅内压和减轻炎症反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认知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七、预防颅脑损伤,从细节做起
颅脑损伤虽然严重,但通过加强预防可以减少其发生的风险。例如,在驾驶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时要佩戴头盔;在家中要注意防滑防摔;对于老年人、儿童等易感人群要加强安全教育。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并掌握这些急救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挽救生命。
(李强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