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创伤意外总是突如其来,车祸、高处坠落、严重工伤等,每一种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其严重的伤害。当患者被紧急送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就成为了与死神较量的前沿阵地。作为郑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我深知在创伤护理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着患者生命的走向。接下来,就带大家走进重症医学科,了解创伤护理那些至关重要的细节。
一、重症医学科:创伤患者的“生命守护站”
1. 专业的团队与设备
重症医学科汇聚了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临床药师等。医生们具备全面且深入的医学知识,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护士们则经过严格的重症护理培训,熟练掌握各种复杂的护理操作和病情观察技巧。呼吸治疗师专注于患者的呼吸管理,临床药师为合理用药提供专业指导。
同时,科室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比如,多功能监护仪能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生命体征,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变化都能及时捕捉;呼吸机则在患者呼吸功能出现障碍时,帮助患者进行气体交换,维持生命所需的氧气供应;还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设备,当患者肾脏功能受损时,它能缓慢、持续地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以及炎症介质,维持内环境稳定。
2. 严密的病情监测
进入重症医学科的创伤患者,病情往往危急且复杂多变。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监测。除了生命体征的监测,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等神经系统体征。例如,如果患者头部受到创伤,意识逐渐由清醒转为嗜睡、昏迷,或者瞳孔大小出现不对称,这些都可能提示颅内病情加重,需要立即进行处理。
此外,对于创伤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脏器功能衰竭等,医护人员也会时刻保持警惕。通过定期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创伤护理的关键细节
1. 伤口护理
对于创伤患者,伤口的处理至关重要。首先要确保伤口的清洁,避免进一步感染。在初步清创时,会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污垢、异物等。对于较深的伤口,还需要仔细探查,确保没有残留的异物。
在处理开放性骨折伤口时,要特别注意避免骨折断端的二次损伤,同时妥善固定骨折部位,减少疼痛和出血。在伤口包扎时,选择合适的敷料也很关键。普通的纱布敷料透气性好,但吸收渗液能力有限;而新型的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等,不仅能吸收较多渗液,还能为伤口营造一个相对湿润的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在更换敷料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新生的组织。
2. 呼吸道管理
创伤患者,尤其是合并胸部创伤或颅脑损伤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呼吸功能障碍等问题。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重点之一。对于昏迷患者,要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防止误吸。可以通过吸痰操作来清除气道内的痰液,但吸痰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将细菌带入气道引起感染。
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等因素,设置合适的呼吸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同步情况,防止人机对抗的发生。此外,还要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3. 循环支持与液体管理
严重创伤患者常伴有大量失血,导致休克,因此循环支持和液体管理十分关键。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首要任务,一般会选择粗大的静脉,如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以便快速输入大量的液体和血液制品,纠正休克。
在补液过程中,要遵循“晶胶结合”的原则,既要补充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以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循环血量;也要补充胶体液,如白蛋白、血浆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防止组织水肿。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调整补液的速度和量,避免补液过多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或补液不足无法纠正休克。
4. 预防并发症护理
长期卧床的创伤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预防压疮,要定期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可以使用减压贴、气垫床等,减轻压力。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被汗液、尿液浸湿的衣物和床单。
为预防深静脉血栓,会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对于病情较重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护士会为其进行肢体的按摩、关节的屈伸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使用气压治疗装置,通过周期性地对腿部进行充气、放气,模拟肌肉收缩和舒张,防止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淤滞。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会预防性地使用抗凝药物,但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肺部感染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严格的气道湿化和无菌操作至关重要。可以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使气道保持湿润,利于痰液排出。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对于咳痰无力的患者,可通过胸部物理治疗,如拍背、振动排痰等方法,促进痰液松动和排出。
三、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1. 患者的心理状态
遭受严重创伤后,患者不仅身体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心理上也往往遭受重创。他们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绝望等情绪。尤其是在重症医学科这样陌生且充满各种医疗设备的环境中,患者更容易感到紧张和不安。有的患者会因为对疾病预后的担忧,而产生悲观情绪,甚至拒绝治疗。
2. 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我们会采取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措施。首先,医护人员会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担忧,给予安慰和鼓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他们对自己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增强治疗的信心。对于使用呼吸机无法言语的患者,我们会准备一些沟通板,上面有常见的需求和问题,如“我口渴”“我疼”等,方便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会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减少各种仪器设备发出的噪音对患者的刺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家属适当的探视,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这对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康复指导与出院关怀
1. 康复指导
当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就需要开始进行康复指导。对于肢体创伤的患者,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例如,对于腿部骨折的患者,早期会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即大腿肌肉绷紧、放松,以防止肌肉萎缩。随着骨折的愈合,会逐渐增加负重训练和行走训练。
对于颅脑创伤导致认知、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会安排专业的认知康复训练和语言训练。通过拼图、记忆游戏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通过发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
2. 出院关怀
在患者出院前,我们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伤口的护理方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饮食的调整等。告知患者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时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要向家属和患者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在饮食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如创伤后身体虚弱,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建议多吃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会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患者出院后能继续得到良好的康复护理。
重症医学科的创伤护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从伤口的精心处理到呼吸道的细致管理,从循环支持的精准把控到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再到心理护理的人文关怀以及康复指导与出院关怀,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希望通过这些科普知识,能让大家对重症医学科的创伤护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在面对创伤意外时,大家能对医疗救治过程有更多的理解和信心。
(王芳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ICU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