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朋友的“生命线”,但很少有人知道,今天就来走近这条“生命线”——动静脉内瘘。
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AVF)是透析患者的常用血管通路,也被称为是肾友们的“生命线”。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动脉血液流入浅表静脉,待静脉动脉化后(4-6周),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血管直径,便于透析中穿刺,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为什么需要动静脉内瘘?
尿毒症患者为将体内蓄积的毒素排出,每周需进行2~3次的血液透析,因此需建立一条具有足够血流量、容易穿刺,且能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
目前的血液透析长期通路有: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长期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较其他两种通路具有使用时间长,维护成本低,不宜发生感染及血栓等优点。因此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通路的首选。
动静脉内瘘适用人群
1、已经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
2、无论何种疾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病,预计3~6个月内需要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例如:慢性肾炎引起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肌酐在600umol/L左右,或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
(一)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前的准备
1、首先要树立与疾病长期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保持造瘘侧肢体皮肤的完整清洁。保护造瘘侧肢体的血管,不要在造瘘侧肢体做任何医疗护理操作,包括穿刺、注射、抽血、测量血压等。
3、手术前不要应用肝素等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
(二)手术后的护理
1、使用软枕头抬高患侧肢体,一般要高于心脏的水平位置。
2、避免术侧肢体暴露于过冷,过热的环境,衣袖宽松,包扎松紧适度,避免受压,有利于肢体血液回流,防止术后肿胀。
3、保持手术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4、观察手术部位有无出血,局部隆起等异常。
5、禁止造瘘侧肢体测量血压,输血,采血,输液等医疗护理操作。
6、一般术后第三天就可以做握拳运动,或海绵球、健手器等,以促进前臂血管充盈,利于内瘘成熟。
7、一般术后14天左右拆线,术后4-6周根据恢复情况可以使用。
内瘘使用后的护理
(一)观察好
1、 每天自我检查内瘘是否通畅至少3次,并对震颤强弱、范围及血管杂音进行动态比较。
2、 触摸血管是否变硬、有硬节。
3、 观察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
(二)保护好
带内瘘的肢体需长期保持不负重、不受压、不测血压,除血透外不行血管穿刺、静脉输液等可能损伤血管的任何操作。
(三)止血好
1、 压力大小以皮肤表面不出血,手指下仍感觉到血管震颤为度。
2、 止血后再次检查内瘘震无异常后再起床,离开血透室。
(四)锻炼好
1、 健瘘操;
2、 透析24h后热敷,喜辽妥软膏外涂。
3、 全身锻炼,如散步、慢走、爬楼梯等(老人家最好有人陪同下进行)。
(五)清洁好
1、平时保持手臂清洁。不要太过干燥,否则更易引起瘙痒,秋冬天可以在透析第二天涂抹刺激性小的护肤品。
2、如果有搽药膏,在透析前一定要洗干净,或者透析前不搽。
(六)控制好
(体重)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3%~5%或每天不超过1公斤,体重增长过快,透析时容易形成血栓或发生低血压,从而造成内瘘闭塞。
(七)营养好
合理的饮食是血透患者保护肾功能,延长生命的关键,饮食原则:二高二低,补调结合;二高:高优质蛋白、高热量;二低:低磷 低钾;补:适量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C都是)注意“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摄入量。
(八)出现问题处理好
1、出血,立即按住针口10~15分钟。
2、肿胀瘀青,外搽“喜疗妥”软膏,并配合热敷或按摩红外线灯照射(注意距离,避免烫伤)。
3、血管变硬、出现硬节,加强锻炼,使内瘘血管充盈外搽“喜疗妥”软膏,并配合热敷及按摩,每日3次,每次15~30分钟。(按摩力度不宜太大,以手臂皮肤微微发红发热为宜)。
4、血流量不足,按前面的方法加强锻炼。红外线灯照射,每天3次,每次15~30分钟。如果是血管硬节引起的可以配合喜疗妥按摩。
5、内瘘为什么会堵塞?最常见的原因血透后穿刺点止血压迫时间过长、用力过大,使内瘘血流中断。失水,往往发生于透析时脱水过多剧烈呕吐或严重腹泻等引起低血压。感染后出现血栓。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成熟后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科普,让您对此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张丽霞 郑州市中心医院 血液净化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