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防治形势愈发严峻。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预防、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二、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血管壁内部,脂质逐渐沉积,形成脂质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斑块会不断增大,使血管壁变得僵硬和狭窄,最终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当冠状动脉内膜下斑块造成管腔狭窄,血流通过缓慢,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时,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塞。
一些危险因素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高血压患者心脏需加倍工作,心脏病发作的机会也越高,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男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机率是其他男性的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机率则是其他妇女的5倍。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与本病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易患本病。
三、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且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
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在剧烈体力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心绞痛症状。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感、闷胀感,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
中期,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部压迫、呼吸短促等症状。胸痛的程度和频率可能会增加,疼痛可能不仅在运动时出现,在休息时也可能发作。呼吸短促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肺部淤血引起的。
后期,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等并发症。心力衰竭时,患者会出现气紧、水肿、乏力等症状;心律失常则可能导致心悸、头晕、晕厥等;脑供血不足可能引起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
此外,冠心病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牙痛、咽痛、上腹疼痛等,容易被忽视或误诊。部分患者在冠心病发作时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
四、冠心病的诊断
心电图检查是冠心病诊断的基础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能够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静息心电图可以初步筛查冠心病,而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负荷心电图则能更准确地评估心脏功能。
血液生化检测主要关注心肌酶谱和血脂水平。心肌酶谱升高提示心肌损伤,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可以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部位。该检查能够准确评估病变范围,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但冠状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五、冠心病的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可改善心肌缺血,减慢心率。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介入手术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能够有效改善心肌供血。介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术后需要继续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或不适合支架植入的患者。手术通过取患者自身其他部位血管,绕过狭窄或阻塞部位,重建心肌血供。
六、冠心病的预防
在饮食方面,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如鱼类、豆类和禽类,限制饱和脂肪、胆固醇和盐的摄入。避免长期吃盐含量高、油脂含量高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和血糖升高,损伤冠状动脉,诱发冠心病。
戒除不良习惯也非常重要,如抽烟、酗酒、熬夜等。吸烟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戒烟或避免暴露在二手烟中可降低患病几率。酗酒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最好不饮酒或仅少量饮用低度酒。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应保持充足的睡眠。
适当运动有助于预防冠心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也可进行肌肉强化活动,如举重或瑜伽。
控制体重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肥胖者很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加冠心病的患病几率。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来维持健康的体重。
结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通过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预防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王瑞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医院 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