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高烧不退、拒食?警惕疱疹性咽峡炎!

2025-04-09 18: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健康挑战,其中疱疹性咽峡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因其发病突然、症状明显,常常让家长们措手不及。本文将深入探讨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疱疹性咽峡炎概述

疱疹性咽峡炎,又称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该病多发于夏秋季,主要侵犯1-7岁的儿童,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在集体生活环境中易于流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组,其中又以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咽峡部的黏膜上皮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肿胀、坏死,随后形成疱疹。疱疹破溃后,释放出大量病毒颗粒,进一步感染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三、典型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通常为2-4天,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

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不退,是家长们最直观感受到的症状。

咽痛:由于咽峡部疱疹破溃,患儿常诉咽痛,表现为吞咽困难、拒食、流口水等。

咽峡部疱疹:这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特异性体征,疱疹主要位于软腭、腭垂、扁桃体、咽后壁等处,初起为灰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随后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伴随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头痛、腹痛、肌肉痛等全身症状,少数患儿可能并发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可见咽峡部疱疹及溃疡,实验室检查可检测病毒核酸或抗体以确诊。鉴别诊断方面,需注意与手足口病、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相区分。

五、治疗与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及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咽痛时给予口腔喷雾剂或含片缓解疼痛。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警惕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抗病毒治疗:对于重症患儿,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护理方面,家长应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以促进病毒排出和黏膜修复。

六、预防与控制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与患者的接触。

控制传染源:患儿应居家隔离,直至症状消失、疱疹愈合后一周。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应妥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幼儿园和学校等集体生活场所,应加强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

七、结语

疱疹性咽峡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虽然起病急骤、症状明显,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儿通常能够迅速康复。家长们应提高警惕,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在孩子患病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同时,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手段。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李晓克 襄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儿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