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科普】:不平凡的血常规

2025-04-25 19: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血常规几乎是医院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了,各种疾病的诊断都离不开血常规。

今天我们来一起来了解一下血常规中重要的几个参数。 

一、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RBC)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内容物,是红细胞携带氧气的重要功能单位,Hb升高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长期慢性缺氧导致的代偿性红细胞增多;Hb下降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
   大部分情况下,红细胞的变化和血红蛋白的变化是同步的,提示的疾病也类似,但变化的程度可有不同,特别是在贫血,当红细胞下降明显,而血红蛋白下降不明显,说明虽然贫血,但红细胞体积增大,每个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量增多,反之,红细胞体积减小。如因维生素B12或者叶酸摄入不足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二、白细胞(WBC)

    白细胞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且一般提示细菌感染,是临床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果WBC过分升高除了提示重度感染,还要考虑到血液方面的疾病(如白血病),另外,某些药物可也能导致白细胞升高,比如糖皮质激素。 
   白细胞降低则常常提示免疫力下降,很多药物可能降低白细胞,比如抗生素、抗甲亢药物,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物等,另外,某些白血病、放射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都能使白细胞降低。 

 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在急性细菌感染中起作用,是重要的免疫细胞,该细胞数量和比值升高常常提示细菌感染,也见于某些白血病,其绝对数下降多见于免疫力下降,再生障碍

性贫血等;淋巴细胞虽然也参与某些病原体的杀灭,但大部分时候扮演整个免疫系统的调控角色,多见于慢性感染或病毒感染。

三、血小板(Plat)

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体积最小的血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止凝血功能。

血小板增加多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血小板减少多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血病等。

血小板减少则出血的风险比较大,如鼻衄、牙龈口腔出血、月经血量多等,严重的出现內脏出血、脑出血,此则可能危及生命。

写在最后

☑血常规的每个项目都不是孤立的,需要多个项目结合起来才会有意义,年龄不同结果会有差异。

☑很多疾病需要根据血常规结果再结合临床病史才能确诊疾病。

☑血常规很平常,也很重要,不能因为平常而忽略其重要性。

(郭金香 信阳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