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跳骤停:急诊科里与死神赛跑的心肺复苏术

2024-03-29 17: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听闻过有人突然倒地,心跳骤停的悲剧。当这种紧急状况发生时,每一秒都关乎着生命的存亡。而在急诊科,心肺复苏术(CPR)就如同一场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的关键战役,它是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作为急诊科的主管护师,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深入了解心肺复苏术,掌握这项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的技能。

一、认识心跳骤停

1. 什么是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无法正常向全身输送血液。一旦发生,患者会迅速失去意识,呼吸也会变得异常甚至停止,脉搏消失,这意味着身体的各个器官,尤其是大脑,将因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而受到严重损害。如果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几分钟后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2. 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

心跳骤停的原因多种多样。心脏本身的疾病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比如冠心病,这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当冠状动脉发生堵塞时,心肌会因为缺血而出现坏死,进而引发心跳骤停。此外,心律失常,特别是一些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也容易导致心跳骤停。除了心脏疾病,其他因素也可能诱发,像严重的电击伤,强大的电流通过心脏,会干扰心脏的正常电活动;溺水时,大量的水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会阻碍气体交换,导致身体缺氧,最终引发心跳骤停;还有严重的过敏反应,身体对某些物质过度敏感,释放出大量的过敏介质,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也可能导致心跳骤停。

二、心肺复苏术:与死神赛跑的关键武器

1. 心肺复苏术的原理

心肺复苏术主要包含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关键部分。胸外按压通过有节奏地按压患者的胸部,模拟心脏的跳动,暂时为身体的重要器官提供一定的血液灌注。当我们按压胸部时,胸腔内的压力会发生变化,这种压力的改变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使血液流向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维持它们最基本的功能。而人工呼吸则是通过向患者的呼吸道内吹气,为其提供氧气,补充因呼吸停止而中断的气体交换。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配合,尽可能地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争取宝贵的时间。

2. 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在心跳骤停发生后的几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每延迟一分钟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生存率就会大幅下降。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如果周围的人能够及时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就有可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例如,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地铁站等,如果现场有人懂得心肺复苏术并能迅速施救,很多心跳骤停患者就有可能从死神手中被夺回生命。据统计,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使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三、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1. 判断环境安全

当发现有人倒地,疑似心跳骤停时,首先要确保周围环境对施救者和患者都是安全的。例如,要避免在马路上、火灾现场等危险环境中进行施救,防止发生二次伤害。如果是在马路上,要迅速将患者转移到路边安全的地方;如果现场有漏电等危险,要先切断电源。

2. 判断患者意识

在确保环境安全后,立即轻拍患者的双肩,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喊:“喂,你怎么了?”观察患者有无反应。如果患者没有任何回应,双眼紧闭,也没有肢体活动,就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意识丧失。

3. 检查呼吸和脉搏

在判断患者意识丧失后,要快速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感受有无气流,同时眼睛看向患者的胸部,观察胸部有无起伏,时间大约为5 - 10秒。如果没有感觉到气流,胸部也没有起伏,就说明患者呼吸停止。与此同时,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喉结旁开两横指处的颈动脉,感受有无搏动,同样时间为5 - 10秒。若没有摸到颈动脉搏动,就可以判断患者心跳骤停,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胸外按压

让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如地面或硬板床。施救者跪在患者身旁,双手交叠,掌根用力,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处。按压时要保证手臂伸直,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100 - 120次。每次按压后要让胸部充分回弹,保证血液能够回流到心脏。

5. 开放气道

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要开放患者的气道。首先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然后采用仰头抬颌法,一只手放在患者的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头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下颌骨的下方,向上抬起下颌,使患者的气道充分打开。

6. 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施救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后,将嘴巴完全覆盖患者的嘴巴,缓慢吹气,持续1秒以上,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如果胸部有起伏,说明气体已经进入肺部,再进行第二次吹气。吹气完毕后,松开捏鼻子的手指,让患者胸廓自然回缩,排出肺部气体。

7. 循环操作

按照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四、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

1. 按压部位要准确

如果按压部位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肝脏破裂等并发症,不仅无法挽救患者生命,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伤害。因此,一定要找准两乳头连线中点这个位置进行按压。

2. 按压力度要适中

按压力度过大,容易造成肋骨骨折等损伤;按压力度过小,则无法有效地推动血液流动。要通过练习,掌握合适的按压力度,以达到最佳的按压效果。

3. 避免过度通气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通气。过度通气可能会导致胃胀气,增加呕吐和误吸的风险。每次吹气只需看到患者胸部有起伏即可,不要吹气量过大或吹气速度过快。

4. 持续操作

在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过程中,除非现场出现新的危险,或者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并接手,否则不要轻易停止操作。持续的心肺复苏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至关重要。

五、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

1. 什么是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自动识别患者是否发生心室颤动等可除颤性心律失常,并给予电击除颤,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AED被誉为“救命神器”,在心跳骤停的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

2. AED的使用方法

当获取到AED后,首先要打开AED电源开关,按照语音提示操作。然后将电极片按照图示贴在患者胸部,一个电极片贴在患者右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片贴在患者左侧乳头外侧。电极片贴好后,AED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在分析过程中,任何人不要接触患者。如果AED提示需要除颤,确保周围人员没有接触患者后,按下除颤按钮进行除颤。除颤后,应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是一种极其危急的情况,但通过学习和掌握心肺复苏术以及AED的使用方法,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英雄。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与死神展开一场有力的赛跑,为生命争取更多的希望。

(李敏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