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医学上称为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而引起的损伤、溃疡甚至坏死。对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压疮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科学的压疮护理“防-治-养”一体化方案至关重要。
一、防:预防为主,远离压疮威胁
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减少局部压力和摩擦,促进血液循环。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预防措施:
1.定时翻身:长期卧床的患者,建议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翻身时,可采用轴向翻身法,即上半身和下半身同时移动,避免拉、拖、推等动作,减少皮肤摩擦。
2.选择合适的床垫:使用防压床垫、气垫床等,可以有效分散身体重量,减轻局部压力。对于坐轮椅的患者,也应选择有减压功能的坐垫。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擦洗身体,特别是臀部、足跟等易受压部位。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擦干后,可适当涂抹护肤霜,防止皮肤过于干燥。
4.加强营养:合理的饮食对预防压疮同样重要。建议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5.适当活动:对于能够活动的患者,应鼓励其进行床上伸展运动或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风险。
二、治:科学治疗,促进创面愈合
若压疮已经发生,应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促进创面愈合。
1.解除受压:首要任务是减轻压疮部位的压力。可使用软枕、气垫床等辅助工具,帮助分散身体重量。同时,避免压疮部位受到摩擦和潮湿等不良刺激。
2.清洁与清创:保持压疮部位清洁,定期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清洁剂清洗创面。对于坏死组织,应及时清除,以减少感染风险。
3.药物治疗: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药物,如磺胺嘧啶银乳膏、聚维酮碘凝胶等,以减轻炎症、促进愈合。若疼痛明显,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
4.物理疗法: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物理手段,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压疮,如无法自行愈合或出现较多坏死组织,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清创术、皮肤修复术等。
三、养:精心养护,加速康复进程
压疮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精心养护同样重要。
1.定期换药:根据医生建议,定期为压疮部位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换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观察病情:密切关注压疮部位的变化,如红肿、热感、脓液分泌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心理支持: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康复训练:在压疮愈合后,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其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例如,教会家属如何正确翻身、如何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坐垫等。
•案例分享:科学护理,压疮不再是难题
张大爷因中风长期卧床,臀部出现了压疮。家人起初并未重视,直到压疮恶化,出现红肿、渗液,才急忙送医。医生为张大爷制定了“防-治-养”一体化护理方案:定时翻身、使用气垫床减轻压力;清洁创面、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张大爷的压疮逐渐好转,最终完全愈合。
压疮虽小,危害却大。通过科学的“防-治-养”一体化护理方案,我们完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让患者远离痛苦,重拾健康。记住,预防是关键,治疗要及时,养护要精心。让我们携手努力,为长期卧床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别让“小褥疮”要了命!
(王东杰 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