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脑出血后“重启人生”:这5个居家康复动作,让偏瘫侧“活过来”!

2023-11-22 17: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脑出血后的偏瘫,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系统瘫痪”,让患者失去对身体的控制权。但医学研究证实,80%的偏瘫患者通过科学康复训练,可恢复60%以上的肢体功能。关键在于抓住黄金康复期(发病后3-6个月),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本文将介绍5个居家康复动作,帮助偏瘫侧“重启活力”,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一、偏瘫康复的“黄金法则”

脑出血导致的偏瘫,本质是大脑运动中枢受损后,神经信号传递受阻。康复的核心是通过重复性动作训练,激活神经可塑性,重建大脑与肌肉的连接。但需遵循以下原则:

1.循序渐进: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从单关节到多关节。

2.避免疼痛:训练中若出现刺痛,需立即停止。

3.持之以恒:每日训练2-3次,每次20-30分钟。

4.家属配合:学习正确手法,避免二次损伤。

二、5个居家康复动作详解

动作1:被动关节活动(肩、肘、腕)

•作用:防止关节僵硬,维持肌肉弹性。

•方法:

患者仰卧,家属一手托住患侧肘部,另一手握住手腕,缓慢做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每日3组,每组10次)。

屈伸肘关节,同时进行手腕的背屈(翘起)和掌屈(下压)。

注意:动作幅度以患者轻微疼痛为限,避免暴力牵拉。

动作2:桥式运动(增强臀肌与核心)

•作用:为站立和行走打基础。

•方法:

患者仰卧,双腿屈膝,双脚平放于床面。

吸气时,臀部发力将臀部抬离床面,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每日3组,每组15次)。

进阶:双手抱胸,仅靠双腿和臀部发力完成动作。

动作3:坐位平衡训练(防跌倒关键)

•作用:重建躯干控制能力。

•方法:

患者坐于床边或带扶手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地面。

家属轻推患者躯干,诱导其主动调整重心保持平衡(每日3组,每组持续1分钟)。

安全提示:初期需家属在旁保护,避免摔倒。

动作4:站立位重心转移(迈向行走的第一步)

 

•作用:训练双侧下肢负重能力。

•方法:

患者双手扶稳支撑物(如床栏),双脚与肩同宽站立。

缓慢将重心从健侧移向患侧,感受患侧下肢的承重感(每日3组,每组10次)。

辅助工具:可使用四脚拐杖,减轻患侧压力。

动作5:手指抓握训练(提升手部精细动作)

•作用:恢复抓握、捏取等日常功能。

•方法:

准备弹力球或软质海绵球,患者用患侧手反复抓握、松开。

尝试用拇指与食指捏取小物件(如纽扣、豆子)。

进阶训练:使用握力器进行抗阻训练。

三、康复中的“隐形陷阱”与破解法

误区1:过度依赖家属代劳

危害:导致“废用综合征”,肌肉进一步萎缩。

破解: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动作,如用患侧手扶碗、推轮椅。

误区2:忽视疼痛信号

危害:可能引发关节损伤或肌腱炎。

破解:训练中若出现持续疼痛,需立即冰敷并就医。

误区3:盲目追求“速效”

危害:过度训练导致疲劳,延缓康复进程。

破解: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避免单次训练超过30分钟。

四、康复“加速器”:这些辅助手段不可少

1.物理因子治疗:

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刺激大脑运动区,加速神经修复。

2.中医传统疗法:

针灸:选取肩髃、曲池、合谷等穴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推拿:放松痉挛肌肉,纠正关节错位。

3.营养支持:

优质蛋白:每日摄入1.2-1.5克/公斤体重(如鱼肉、鸡蛋)。

抗氧化剂:蓝莓、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减少神经损伤。

五、康复案例:从“卧床”到“买菜”

56岁的李先生因脑出血导致右侧偏瘫,出院时仅能勉强抬手。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他坚持每日训练:

早晨:被动关节活动+桥式运动;

下午:坐位平衡+站立重心转移;

晚上:手指抓握训练+泡脚放松。

3个月后,他已能独立行走500米,并重新承担起买菜、做饭的家务。

脑出血后的偏瘫康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5个居家动作虽简单,却凝聚了现代康复医学的精髓。记住:每一次抬手、每一次站立,都是大脑在重建“神经高速公路”。坚持下去,偏瘫侧终将“活过来”,而你的人生,也将重新启动!

(王东杰 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