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跑步突发晕厥?小心是肥厚型心肌病

2024-06-06 08:3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清晨的公园里,晨雾未散。26岁的林涛像往常一样开始他的晨跑计划。作为一个运动爱好者,林涛每周至少跑步五次,身体看上去也十分健康。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看似普通的晨跑,竟差点成了“生命的终点”。

就在跑到第3公里的时候,林涛突然脸色煞白,身体摇晃几下后“砰”地倒在了跑道上。路人吓坏了,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到医院后,经一系列检查,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肥厚型心肌病。

“你这不是单纯的体力透支,而是心脏出了问题。”医生的话让林涛和他的家人惊呆了。

一、什么是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非对称性增厚为特征的心脏疾病,多发生于心室间隔和左心室壁。它不是因为高血压、瓣膜病等继发因素造成的肥厚,而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病。简单说,心肌细胞“自顾自”地变厚了,而这恰恰会影响到心脏的正常舒缩功能。

更重要的是,HCM是导致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尤其在剧烈运动中可能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二、为什么跑步会诱发晕厥甚至猝死?

在平时,很多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当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时(比如跑步、打球),心肌变厚导致的心腔狭窄、心脏舒张功能下降就会显现出来。此时,血液不能有效泵出,冠脉供血不足,容易引起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甚至出现猝死。

晕厥,常常是最早也是最危险的信号。

三、肥厚型心肌病的“蛛丝马迹”:你可能早已忽略

肥厚型心肌病常常“隐匿潜行”,但并非毫无征兆。下面这些症状,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了,务必提高警惕:

运动时胸闷、气促

头晕甚至晕厥,特别是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

心悸,心跳加快或不规律

夜间憋醒或不能平卧睡觉

家族中有突发性猝死史,尤其是在40岁以下人群中

这些“信号”可能只是偶发,但它们往往提示着心脏功能已悄然改变。

四、谁容易得肥厚型心肌病?

HCM的发生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多由心肌蛋白基因突变引起,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病,子女就有50%的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此外,尽管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多数患者是在青少年或青壮年阶段被发现。由于症状轻微或被误认为是“体力不好”,常常延误诊断。

五、如何确诊?别再靠“猜”身体状况

医生通常会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判断是否患有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ECG):可发现左心室肥厚、异常Q波、T波改变等。

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可直观看到心室壁厚度。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24小时内是否有心律失常。

心脏核磁共振(MRI):在彩超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心肌结构和纤维化情况。

基因检测:用于评估家族成员风险,尤其在有家族史的个体中尤为重要。

六、肥厚型心肌病能治好吗?

HCM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

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有助于改善症状、控制心率。

手术与介入:对症状严重或药物无效的患者,可行“经皮酒精消融”或“外科心肌切除术”。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有猝死高风险者,是目前预防猝死最有效的手段。

限制运动:医生通常建议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竞技类运动。

七、不只是你,很多运动员都曾是“隐患人群”

你可能听说过一些运动员在球场上猝死的新闻,比如足球、篮球、马拉松选手。其实,在这些悲剧背后,肥厚型心肌病往往是“元凶”。他们平时身体素质优异,没人会想到心脏会“先出问题”。

所以,身体好≠心脏无病,尤其是在有症状或家族史的情况下,一定要主动检查。

这些人建议尽早做心脏筛查

有运动时不适症状(胸闷、气促、晕厥等)的人

有猝死家族史的人

计划参与剧烈体育活动的青少年

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心脏杂音者

曾被诊断为“体质虚弱”、“神经性晕厥”的人群

结语

林涛如今已经回归正常生活,但他再也不敢“无脑冲刺”地跑步了。他佩戴了ICD,每年定期复查,开始学习慢生活的节奏。他说:“过去我以为我够健康,现在才知道,真正的健康是对身体‘听话’。”跑步、健身、运动本是强身之道,但前提是——你了解自己的身体,不拿健康去赌。

(余陆星 永城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五病区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