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怎么喘得这么厉害?”
“没事,可能是刚才爬楼梯太快了,歇一会儿就好。”
十分钟后,老人脸色发紫,话都说不出来,家人慌了手脚,等救护车赶到,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不同城市上演。呼吸急促不是简单的“累”,它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左心衰、肺栓塞、气胸,甚至气道异物的求救信号。掌握家庭急救的“黄金十分钟”,往往能把濒死的呼吸重新拉回人间。
一、先判断:这是“喘”还是“窒息”
呼吸急促的医学定义是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20次/分,但家属无需数数字,只需记住“看、听、说”三招:
看——胸廓起伏是否对称,有没有“三凹征”(锁骨上、胸骨上、肋间凹陷);嘴唇、指甲是否发紫。
听——有没有高调哨音(哮鸣音)、呼噜呼噜痰鸣、还是完全没声音(静默肺)。
说——让患者说一句话,若只能蹦两个字,提示极重度呼吸困难;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立即按窒息处理。
出现任何一项危重表现,第一时间拨打120,同时启动家庭急救。
二、家庭急救“四步曲”
1. 体位:能坐不躺,能靠不趴
大多数呼吸窘迫在坐位或半卧位时减轻,因为重力帮助膈肌下降,肺扩张更充分。急性左心衰患者端坐呼吸,双腿下垂,可减少静脉回流;哮喘患者可双手撑膝,身体微前倾,利用辅助呼吸肌;怀疑肺栓塞或气胸者同样取半坐位,避免平躺加重缺氧。
2. 气道:先开口,再清道
迅速检查口腔有无呕吐物、假牙、大块食物。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用食指缠纱布抠出可见异物;清醒患者鼓励用力咳嗽,切勿盲目拍背,以免异物掉得更深。
3. 氧源:把“空气”换成“氧气”
家中有制氧机者,立即以5~6升/分流量经鼻导管给氧;若无设备,打开门窗形成对流风,同时解开患者领口、腰带。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二氧化碳潴留者,氧流量不宜超过3升/分,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4. 药物:对因下药,争分夺秒
哮喘患者:随身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2喷(共200微克)为一次,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最多三次;若仍无效,立即送医。
急性左心衰:家中备有硝酸甘油片者,在血压≥100/60 mmHg且无青光眼前提下,舌下含服0.5毫克,5分钟可重复一次,最多三次。
COPD急性加重:若医生曾开具雾化处方,立即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同时拨打120。
肺栓塞或气胸:无家庭特效药,关键是快速转运,途中持续吸氧。
注意:任何药物使用前,先确认过敏史、血压、心率,切勿“病急乱投医”。
三、常见急症的“个性提示”
1. 哮喘急性发作
典型表现:呼气困难伴哨笛音,常有过敏史。急救重点:气雾剂+坐位+吸氧。忌 用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2. 急性左心衰
典型表现:夜间突然憋醒,咳粉红色泡沫痰,大汗。急救重点:端坐+双腿下垂+硝酸甘油+吸氧。切忌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3. 肺栓塞
典型表现:突发呼吸困难伴胸痛、咯血、晕厥,常发生于久坐、手术后。急救重点:半坐位+高流量吸氧+立即送医,途中避免剧烈搬动。
4. 气胸
典型表现:一侧胸痛伴进行性呼吸困难,患侧呼吸音减弱。急救重点:半坐位+吸氧,切勿用力咳嗽或深呼吸,以免破口扩大。
5. 气道异物
典型表现:进食时突然呛咳、失声、面色青紫。急救重点:
清醒者——海姆立克法:施救者站其背后,双手环抱上腹部,快速向上向内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昏迷者——立即平卧,头后仰,打开气道,尝试人工呼吸,若胸廓不起伏,继续冲击上腹部,同时拨打120。
四、儿童与老人“特殊关卡”
儿童气道窄、代偿差,异物梗阻进展极快,家长要学会婴儿背部叩击+胸部按压法;老人多合并慢病,用药需减量,硝酸甘油首次半片,沙丁胺醇气雾剂需加储雾罐以提高沉积率。
五、预防:把“急救”变成“无需急救”
1. 高危人群家中常备:沙丁胺醇气雾剂、硝酸甘油、制氧机、一次性口咽通气道。
2. 定期随访:哮喘、COPD患者每3~6个月评估肺功能;心衰患者每日称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及时就医。
3. 生活干预:戒烟、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适度运动、避免暴饮暴食。
4. 学会“自救一句话”:患者随身携带卡片,写明疾病、过敏史、紧急联系人、正在服用的药物,为急救人员争取时间。
六、写在最后
呼吸急促是身体发出的最高级别警报,留给家庭的时间窗口往往只有十分钟。 请记住:先判断危重程度,再摆体位、清气道、给氧气、用对药,同时拨打120。把这篇文章收藏、转发,让“喘口气”不再成为奢望,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关键时刻,把濒临窒息的亲人从死亡线上拉回。
(魏冉冉 遂平县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