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听起来 “中老年专属” 的问题,如今正越来越多地找上年轻人。长期久坐的上班族、低头族,频繁弯腰的体力劳动者,甚至爱穿高跟鞋的女性,都可能被它盯上。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并非突然,而是长期不良习惯积累的结果。只要做好预防,就能大幅降低患病风险。这篇文章就来详细讲讲,如何从日常细节入手,给腰椎 “上保险”。
一、先明白:腰椎间盘为什么会 “突出”?
腰椎间盘就像椎体之间的 “弹性垫片”,由外层坚韧的纤维环和内部果冻状的髓核组成,负责缓冲脊柱压力、维持活动度。当纤维环因磨损、老化出现裂缝,髓核就可能从裂缝中 “挤” 出来,压迫周围神经,引发腰痛、腿麻 —— 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哪些因素会加速这个过程?
长期压力过大:久坐、弯腰搬重物等动作,会让腰椎间盘承受超过自身承受力的压力(平躺时椎间盘压力为 25%,坐立时增至 100%,弯腰搬重物时可达 275%);
姿势不良:长期弯腰、驼背、跷二郎腿,会导致腰椎受力不均,纤维环逐渐磨损;
肌肉力量弱:腰背部肌肉是腰椎的 “保护罩”,力量不足时,椎间盘就会 “孤军奋战”,更容易受损;
年龄与损伤: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会自然退化;而急性腰扭伤(如突然搬重物闪腰)若恢复不佳,也可能埋下隐患。
好在,80% 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能通过预防避免。关键就在于减少椎间盘的 “额外负担”,同时增强它的 “保护系统”。
二、最伤腰的 5 个习惯,现在改还不晚
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着 “伤腰” 的事却不自知,这些习惯正是腰椎间盘突出的 “加速器”:
1. 久坐不动,尤其是 “瘫坐”
危害:久坐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高 40%,而 “瘫在沙发 / 椅子上” 会让腰椎弯曲,椎间盘后部压力骤增,长期下来纤维环容易被 “压裂”。
对策:每坐 30-40 分钟,起身活动 2-3 分钟,做简单的伸懒腰、转腰动作;坐姿保持 “三个 90°”—— 腰部挺直,背部与大腿呈 90°,大腿与小腿呈 90°,脚下可垫个脚凳。
2. 弯腰搬重物,用腰 “硬扛”
危害:弯腰搬重物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 3 倍以上,容易导致纤维环破裂。很多人习惯弯腰直接拎起东西,这是最危险的动作。
对策:用 “深蹲法” 代替弯腰 ——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蹲下时膝盖弯曲,臀部下沉,腰部保持挺直,用腿部力量将重物抬起;搬重物时贴近身体,避免远距离托举。
3. 睡觉姿势不对,床垫不合适
危害:睡过软的床垫(如凹陷的席梦思)会让腰椎失去支撑,整夜处于弯曲状态;而俯卧睡觉会迫使腰部过度后伸,加重椎间盘压力。
对策: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平躺时手能从腰下轻松伸入,但不会陷进去);推荐侧卧(双腿间夹个枕头)或仰卧(膝盖下垫个枕头),让腰椎保持自然前凸。
4. 长期穿高跟鞋或紧身裤
危害:穿 5 厘米以上的高跟鞋会使身体重心前移,腰部为了平衡而过度后伸,长期导致腰背肌肉紧张;紧身裤则会限制腰部活动,影响血液循环。
对策:高跟鞋高度不超过 3 厘米,每天穿高跟鞋时间不超过 2 小时;选择宽松舒适的裤子,给腰部足够的活动空间。
5. 突然剧烈运动,腰部 “没准备好”
危害:打球、跑步前不热身,腰部肌肉和椎间盘处于 “僵硬状态”,突然扭转、跳跃容易导致急性损伤,为日后突出埋下伏笔。
对策:运动前花 5 分钟热身 —— 转腰(缓慢左右转动 10 次)、弓步压腿(左右各 30 秒)、腰部绕环(顺时针、逆时针各 5 圈),让腰部肌肉和椎间盘 “活动开”。
三、护腰 “黄金法则”:给腰椎 “减压”+“增力”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核心是 “减少伤害” 和 “增强保护”,这两件事要同时做:
第一招:给腰椎 “减压”,日常细节要做好
提重物时 “靠近身体”:无论是拎包、抱孩子,都要让重物贴近腹部,减少腰部受力;
避免 “单手提重物”:单手提东西会导致腰部两侧受力不均,最好双手分担重量;
弯腰干活 “垫高手腕”:洗碗、拖地时,在脚下垫个矮凳,让身体稍微直立,减少弯腰幅度;
开车时 “调对座椅”:座椅高度以膝盖与臀部平齐为宜,腰部放个小靠枕(厚度 5-10 厘米),支撑腰椎自然前凸。
第二招:强化腰背部肌肉,打造 “天然护腰”
腰背部肌肉(如竖脊肌、腰大肌)就像腰椎的 “支架”,肌肉有力了,椎间盘的压力会大大减轻。推荐 3 个简单有效的锻炼动作,每天 10 分钟即可:
1. 小燕飞(增强腰背肌)
动作:俯卧,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同时抬起头部、胸部和双腿(离开床面约 10-15 厘米),保持 3 秒后放下;每组 10 次,每天 2 组。
注意:若腰痛或做不了,可先只抬上半身或只抬腿,避免过度用力。
2. 靠墙站(改善姿势)
动作:后背贴墙,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距离墙约 30 厘米;后脑勺、肩胛骨、臀部、脚跟贴墙,双手自然下垂;收紧腹部,缓慢抬起双臂(沿墙向上举,不耸肩),再放下;每组 10 次,每天 2 组。
作用:纠正驼背、含胸等不良姿势,增强腰部肌肉控制力。
3. 桥式(锻炼臀肌和腰腹)
动作:平躺,屈膝,双脚踩床;双手放身体两侧,掌心朝下;收紧臀部和腰部,缓慢抬起髋部(直到肩膀、髋部、膝盖成一条直线),停留 3 秒后放下;每组 12 次,每天 2 组。
要点:用臀部发力,避免腰部过度用力。四、特殊人群:这样护腰更精准
久坐上班族
办公时在腰部放一个 “腰椎支撑枕”,维持腰椎前凸;
每小时做 “办公室护腰操”:坐在椅子上,双手叉腰,缓慢向左右各转腰 5 次,再向后仰 5 次(动作轻柔)。
体力劳动者
每天工作后热敷腰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 15 分钟),缓解肌肉紧张;
穿有支撑性的腰带(但不要长期戴,以免腰部肌肉 “变懒”)。
青少年
避免长期低头玩手机(低头时颈椎压力会传导到腰椎);
书包选择双肩背,重量不超过体重的 10%(如 50 公斤的孩子,书包不超过 5 公斤)。
五、出现这些信号,可能是腰椎在 “报警”
即使做好预防,也需关注身体发出的 “预警信号”,及时干预:
早期信号:久坐或弯腰后腰痛,休息后缓解;早晨起床时腰部僵硬,活动后减轻;
危险信号:腰痛伴随下肢麻木、疼痛(从腰到腿一条线的痛);咳嗽、打喷嚏时腰痛加重;走路时腿发软,甚至出现 “间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就需要蹲下休息)。
若出现早期信号,可通过休息、热敷、轻柔按摩缓解;若出现危险信号,说明可能已压迫神经,需及时就医(做腰椎 CT 或核磁共振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从来不是 “某一天的事”,而是融入日常的习惯。无论是坐姿、睡姿,还是搬东西的姿势,每一个细节都在影响腰椎的健康。记住:腰椎就像汽车的 “减震器”,爱护它,它才能陪你走更远的路。从今天起,纠正一个伤腰的习惯,做一组护腰的动作,就是给腰椎最好的保护。
(金伟林 郑州市中心医院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