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因化疗、放疗或某些疾病陷入骨髓抑制状态时,白细胞数量骤减,如同城堡失去了忠诚的守卫,使机体暴露在感染的风险之下。这一时期,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关乎着生命的安危,掌握正确的生存法则成为患者与病魔抗争的关键。
环境的清洁是首要防线。病房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开窗换气,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导致受凉。地面、桌面等经常接触的表面需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减少细菌滋生。访客进入前必须洗手并更换干净衣物,严禁携带鲜花、宠物等可能携带病菌的物品。患者的个人用品如毛巾、餐具等要专人专用且勤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病床周围的物品摆放整齐有序,避免灰尘堆积,为脆弱的身体营造一个相对无菌的空间。
饮食调理宛如内在的滋养源泉。高蛋白食物是提升免疫力的基础,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能够帮助身体修复受损组织,促进白细胞生成。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可或缺,它们所含的维生素 C、E 和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能增强细胞活性,抵御自由基对免疫系统的攻击。例如橙子、柠檬富含维生素 C,胡萝卜中的β -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 A,有助于维持黏膜完整性,阻挡病原体入侵。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水、淡茶或清汤,利于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减轻肾脏负担,也有助于稀释痰液,预防呼吸道感染。不过,此时肠胃功能较弱,食物应做得软烂易消化,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肠负担。
日常活动中的防护同样重要。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若必须外出,务必佩戴好口罩,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阻挡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病菌。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尤其在早晚温差较大时,及时添衣防寒保暖,因为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洗漱时使用温水,避免水温过高烫伤皮肤,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完后迅速擦干身体并涂抹保湿霜,防止皮肤干燥皲裂引发感染。
口腔护理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每天早晚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饭后用清水漱口,去除食物残渣。若有口腔溃疡发生,可遵医嘱使用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漱口水,如康复新液等。保持嘴唇湿润,涂抹凡士林或其他无刺激性润唇膏,防止干裂出血。
皮肤护理也不能马虎。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勤剪指甲,避免抓挠皮肤造成破损。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按医嘱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一旦发现皮肤有小红点、瘀斑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这可能是出血倾向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处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是预警系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正常体温一般在 36 - 37℃,若体温超过 38℃,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应立即就医。同时留意自身症状,如出现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腹泻等不适,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不可掉以轻心。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患者并非孤军奋战。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给予心理上极大安慰,他们的陪伴鼓励能缓解焦虑恐惧情绪。而医护人员则是专业的领航员,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白细胞恢复情况,必要时给予升白针等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骨髓抑制期虽充满挑战,但只要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落实好每一项生存法则,就能在这场白细胞保卫战中筑牢防线,迎接康复曙光的到来。
(王进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肿瘤放疗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