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技体育领域,运动性贫血是长期困扰众多运动员的常见问题,对他们的运动表现和身体健康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而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就像是一把精准的“钥匙”,能够帮助医生和运动员及时发现和诊断运动性贫血。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与之相关的关键信息。
一、血常规指标变化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在人体中承担着运输氧气的重要使命,就如同一个个勤劳的“小邮差”,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当出现运动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会明显降低。这意味着身体内运输氧气的“小邮差”数量减少,导致氧气无法充足地供应到各个组织器官,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使他们在运动中更容易感到疲劳,运动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专门负责结合和运输氧气的关键物质,它就像是“小邮差”手中的“包裹”,承载着氧气。在运动性贫血的情况下,血红蛋白的含量会显著降低。这使得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大大减弱,进一步加重了身体的缺氧状态。运动员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训练和比赛。
(三)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反映的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例,它能够直观地体现血液的浓稠度。当运动员患上运动性贫血时,红细胞压积会相应降低。这表明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含量减少,血液的浓稠度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血液的正常功能,如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
二、运动性贫血的原因
(一)铁缺乏
1. 铁摄入不足:运动员由于日常训练强度大,身体对铁的需求量远远高于普通人。然而,如果他们的饮食中没有摄入足够的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等,就无法满足身体对铁的需求,从而导致铁缺乏。长期的铁摄入不足,使得身体无法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最终引发运动性贫血。
2. 铁丢失增加: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而汗液中会含有一定量的铁,这就导致了铁的丢失增加。此外,胃肠道失血(如运动引起的胃肠道黏膜损伤导致的少量出血)、血尿(如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的肾脏损伤引起的血尿)等情况,也可能使铁从身体中额外丢失,进一步加重铁缺乏的状况。
(二)溶血
1. 机械性溶血: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一些对身体冲击力较大的运动项目,如长跑、马拉松等,会使红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例如,跑步时脚底与地面的反复撞击,会对下肢血管中的红细胞产生挤压和摩擦,导致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的破裂使得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不仅减少了红细胞的数量,还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功能,增加了运动性贫血的发生风险。
2. 氧化应激:运动时,身体的代谢活动会显著增强,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对红细胞膜造成损伤。红细胞膜的损伤会使其稳定性下降,容易破裂,进而导致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引发溶血。氧化应激还会影响铁的代谢和利用,进一步加重贫血症状。
三、处理建议
(一)饮食调理
1. 增加铁摄入:对于患有运动性贫血的运动员来说,增加铁的摄入是改善贫血状况的基础。他们应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前面提到的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等。这些食物中的铁含量丰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同时,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富含铁的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麦片等,以满足身体对铁的需求。
2.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促进铁吸收的重要作用。在摄入富含铁的食物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等,可以显著提高铁的吸收率。这是因为维生素C能够将难以吸收的三价铁还原为易于吸收的二价铁,从而增强铁的吸收效果。
(二)药物治疗
1. 口服铁剂:如果运动员的铁缺乏较为严重,仅通过饮食调理可能无法满足身体对铁的需求。此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运动员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这些铁剂能够快速补充身体所需的铁元素,提高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从而改善贫血症状。但在口服铁剂时,需要注意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服用,避免与某些食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铁的吸收。
2. 必要时静脉补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口服铁剂效果不佳,或者运动员的铁缺乏非常严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血症状,影响到了正常的训练和生活,医生可能会考虑采用静脉补铁的方式。静脉补铁能够直接将铁元素输送到血液中,迅速提高铁的浓度,快速纠正贫血状态。但静脉补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在医生的严格监测下进行。
总结:运动性贫血可以通过血常规指标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来准确诊断。一旦确诊,需要综合运用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来改善贫血状况。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也应注意合理饮食,保证铁和其他营养素的充足摄入,同时科学安排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的身体损伤和贫血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运动性贫血,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
(张广胜 河南省睢县中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