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致命胸痛警报,主动脉夹层为何被误认为心梗?

2023-06-16 19: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主动脉夹层,作为一种极为凶险且容易被误诊的心血管疾病,其高死亡率和高误诊率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主动脉夹层为何常被误认为心梗,以及如何通过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治疗来挽救患者生命。

一、主动脉夹层的定义与发病机制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涌入血管壁中层形成假腔,导致血管壁分层。这一疾病通常发生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身上,由于血管壁承受不住高压血流的冲击,内膜破裂,形成夹层。随着血液的不断涌入,夹层逐渐扩大,最终导致血管壁破裂,引发急性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二、主动脉夹层与心梗的相似性

主动脉夹层与心梗在症状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两者都可能引发剧烈的胸痛,这使得医生在初步诊断时容易混淆。具体来说:

胸痛表现:主动脉夹层患者常表现为突发胸背部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而心梗患者则可能出现压榨性胸痛。虽然疼痛性质有所不同,但在早期阶段,患者往往难以准确描述疼痛特点,导致医生难以仅凭症状做出准确判断。

心电图改变:部分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能出现心电图异常,如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这与心梗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相似。这种心电图的非特异性改变进一步增加了误诊的可能性。

心肌酶谱变化:虽然主动脉夹层不会导致心肌酶谱显著升高,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或导致心肌缺血时,心肌酶谱可能出现轻度升高,从而误导医生做出心梗的诊断。

三、主动脉夹层误诊的原因

主动脉夹层之所以容易被误诊为心梗,除了两者在症状上的相似性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诊断意识不足:部分医生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在遇到胸痛患者时,往往首先考虑心梗等常见疾病,而忽视了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

检查手段限制:虽然增强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但基层医院往往缺乏相关设备和技术。超声心动图虽然能显示部分主动脉病变,但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不足。此外,D-二聚体等生化指标的检测也可能因夹层未形成明显假腔血栓而导致误判。

病情发展迅速: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部分患者在就医前已经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导致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四、提高诊断准确性的策略

为了减少主动脉夹层的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医生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和警惕性,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使医生能够准确识别主动脉夹层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完善检查手段:推广增强CT血管成像等先进检查手段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同时,加强对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的解读能力,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建立快速转诊机制:对于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尽快转诊至具备手术能力的医院进行治疗。通过建立快速转诊机制,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降低死亡率。

多学科协作:加强心血管外科、放射科、急诊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水平。

五、总结与展望

主动脉夹层作为一种高死亡率、高误诊率的心血管疾病,对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加强培训与教育、完善检查手段、建立快速转诊机制以及多学科协作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成功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肖大雷 漯河市中心医院 普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