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护理指导很重要

2024-09-09 16:0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治疗关键环节,操作规范直接影响血糖控制,关乎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科学护理指导能助患者正确注射,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本文从注射技术、部位管理、并发症预防阐述护理要点,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专业指导。

一、规范注射技术

(一)注射前准备

注射前要仔细查看胰岛素剂型,区分速效、中效、长效,不同剂型起效、作用时间不同,认清剂型是精准注射基础。预混胰岛素需上下颠倒摇匀10次,让短效、中效成分均匀混合,保证剂量和成分准确,稳定降糖。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等30秒酒精干了再注射,不然酒精进皮下会疼或刺激。

(二)正确注射方法

依患者体型和皮下脂肪选进针角度,瘦或儿童45°进针,正常或胖患者90°进针。进针前捏起皮肤成皮褶,确保胰岛素注入皮下而非肌肉,肌肉注射胰岛素吸收快,易低血糖。推注要慢,推完后针头在皮下停留10秒,保证胰岛素全注入,防止溢出影响剂量。必须一次性使用针头,重复用会使针头变钝、弯曲,增加疼痛和感染风险。

(三)注射时间控制

速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短,餐前0 - 15分钟注射,注射后马上进食控餐后血糖。短效胰岛素餐前30分钟注射,作用高峰和餐后血糖高峰匹配,降餐后血糖。长效胰岛素作用平稳持久,每日固定时间注射,建议睡前打,控制空腹血糖。

二、注射部位管理

(一)轮换原则

为防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出问题,像脂肪增生、硬结等,每次注射同一部位间隔要≥1cm ,给注射部位恢复时间。每周换注射区域,把腹部、大腿、手臂、臀部划分区域,轮流用,分散注射点,减少组织损伤和药物吸收差异。患者最好记录注射部位轮换顺序,可用图表或专门工具,方便掌握,避免重复注射。

(二)吸收差异

腹部皮下脂肪多、血流足,胰岛素吸收最快,适合速效胰岛素,能快速起效控餐后血糖。大腿皮下组织厚但血流少,胰岛素吸收慢,适合长效胰岛素,可缓慢持续释放药物,稳控血糖。手臂皮下脂肪和血流在腹部和大腿之间,胰岛素吸收中等,适合短效胰岛素,能在一定时间降血糖。

(三)异常处理

注射部位有硬结就暂停注射,等硬结消了再用,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持续注射还会加重组织损伤。脂肪增生处组织结构改变,胰岛素吸收不稳,别在这注射,以防血糖波动,发现增生要调整注射部位并观察变化。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炎症反应,马上就医,可能是感染或过敏,需医生评估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三、并发症预防

(一)低血糖防范

患者要随身带糖块、饼干等含糖食品,低血糖时能马上吃提升血糖,低血糖症状有心慌、手抖等。别空腹注射胰岛素,空腹血糖低,注射后更低,易低血糖,最好在进食前后适当时间注射。运动前后密切监测血糖,运动降血糖,不调整胰岛素剂量或补充能量易低血糖,运动前可减胰岛素剂量或加碳水摄入,运动后依血糖补能量。

(二)感染预防

注射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去除细菌污垢,减少注射部位感染。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范围≥5cm ,充分消毒降低感染风险。注射后观察注射点,看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有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就医。

(三)其他注意事项

旅行时胰岛素要随身带,别托运,防止行李丢失或行李舱温度影响质量。高温季节胰岛素放2 - 8℃冰箱冷藏,用前提前取出放至室温再注射,防低温刺激皮肤。定期检查注射技术,患者可看教学视频、问医护优化技巧,每3个月让专业护士评估,及时发现纠正问题。

建议患者建“注射 - 监测 - 记录”管理模式,每次注射记录剂型、剂量等,定期测血糖记录结果,方便发现血糖波动和注射问题。若反复高血糖或不明原因低血糖,马上就医调胰岛素治疗方案,控好血糖,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沈萍丹 信阳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