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乙肝病毒:潜伏在肝脏的“隐形杀手”,你了解它吗?

2025-04-21 10: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这个复杂的“生命王国”里,肝脏宛如一座重要的“化工厂”,承担着代谢、解毒、合成等多种关键功能。然而,有一种名为乙肝病毒的“隐形杀手”,正悄然威胁着肝脏的健康,它就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一、乙肝病毒的“真面目”

乙肝病毒是一种会引起乙型肝炎的DNA病毒,它呈球形,直径约42nm,又被称为Dane颗粒。从结构上看,它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上含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衣壳包括乙肝核心抗原(HBcAg)和乙肝e抗原(HBeAg)等。其基因组是一个不完全闭合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包含4个开放读码框(ORF),分别编码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核心抗原、聚合酶和X蛋白等,这些蛋白在病毒的复制、组装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如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像注射器、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等,以及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纹眉、穿耳洞等操作,都可能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母婴传播中,患有乙肝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会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含有病毒的物质而被感染,此外,乙肝病毒也可通过母婴的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如母乳喂养等,但一般认为,只要母亲乳头无破损,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儿感染乙肝的风险。性接触传播则是在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时,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尤其是在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中,感染风险更高。

三、乙肝病毒的“致病机制”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但它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会对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发动免疫攻击,从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而且,乙肝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可能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导致病情慢性化或加重。

四、乙肝病毒感染的“症状表现”

部分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会出现急性乙型肝炎,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经过适当治疗和休息后,可在数月内康复,但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重型肝炎。如果乙肝病毒感染持续超过6个月,就会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出现反复的肝功能异常,长期炎症刺激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可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此外,乙肝病毒感染还是导致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五、乙肝病毒的“应对之策”

目前,乙肝病毒还没有可以完全治愈的抗病毒药物,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它们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饮酒,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进行运动,减轻肝脏负担。同时,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病毒载量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和评估治疗效果。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建议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就像潜伏在肝脏的“隐形杀手”,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危害极大。我们只有了解它,才能更好地预防它、应对它,保护好我们的肝脏健康。

(吴亚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肝胆脾胃病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