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西医结合助力:神经内科常见头痛的防治新策略解析

2023-10-09 18: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从隐隐作痛到剧烈难忍,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预警信号。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多种类型的头痛困扰着大量人群。在传统治疗方式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为头痛防治开辟了新路径,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头痛的病因复杂多样,西医从神经、血管、内分泌等角度进行分析。偏头痛被认为与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神经递质紊乱相关,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衡会引发血管扩张,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紧张性头痛多因长期精神紧张、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压迫局部神经引发疼痛;丛集性头痛则与下丘脑功能紊乱、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有关,导致头部一侧出现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此外,颅内病变、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感染)也可能诱发头痛。

西医在头痛治疗中有着成熟的药物体系。针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曲坦类药物能特异性收缩颅内扩张的血管,快速缓解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轻中度头痛。预防偏头痛时,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调节神经血管功能,降低发作频率。紧张性头痛患者常使用肌肉松弛剂缓解肌肉紧张,配合抗抑郁药改善精神状态。然而,药物治疗可能存在副作用,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药物过量性头痛,给治疗带来挑战。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历史悠久,将其归为“头风”“脑风”范畴,认为头痛与外感邪气、情志失调、气血亏虚等因素有关。外感头痛多因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头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内伤头痛则与肝阳上亢、痰浊上扰、瘀血阻络、气血不足等相关。例如,长期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易化火,上扰清窍引发头痛;过度劳累或久病体虚,气血不能上荣于头,也会导致头痛。

中医治疗头痛手段丰富。中药汤剂讲究辨证论治,对于肝阳上亢型头痛,常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瘀血阻络型头痛则以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通络。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如针刺百会、风池、太阳、合谷等穴位,能疏通头部经络,缓解疼痛。百会位于巅顶,可升阳醒脑;风池能祛风通络,改善头部气血循环;合谷为止痛要穴,与头部穴位配合,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此外,推拿按摩可放松头颈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头痛是将两者优势互补。在头痛急性发作时,西医的止痛药物能快速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同时配合针灸,可进一步提高止痛效果,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例如,偏头痛发作时,服用曲坦类药物的同时针刺风池、率谷等穴位,能更快抑制疼痛信号传导。在预防阶段,西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使用预防性药物控制病情;中医则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体质进行中药调理,改善机体的内环境。如对于因压力大、精神紧张导致的紧张性头痛患者,除了使用抗焦虑药物,还可服用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的中药,从根本上调节情绪和身体状态,减少头痛发作频率。

生活中,中西医结合的预防策略也十分重要。西医倡导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摄入巧克力、奶酪等可能诱发头痛的食物。中医则建议根据季节和体质进行饮食调养,如肝阳上亢者可多食用菊花、决明子代茶饮清肝泻火;气血不足者可食用红枣、桂圆等补气养血。同时,中医的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能放松身心,增强体质,辅助预防头痛。

中西医结合为神经内科常见头痛的防治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策略。它突破了单一治疗的局限,既快速缓解症状,又注重整体调理和预防。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在头痛防治领域将持续创新,为广大头痛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摆脱头痛困扰,重拾健康生活。

(王瑞炜 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