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肺栓塞致命危机:介入取栓术如何从死神手里抢时间?

2025-04-23 13:3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4733

当深静脉血栓 “脱缰”,顺着血流直冲肺部,一场无声的致命危机就此拉开帷幕。肺栓塞,这个名字听起来陌生,却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夺走数十万人的生命。面对这一 “沉默杀手”,介入取栓术犹如 “生命的急救先锋”,争分夺秒与死神展开博弈,为患者抢夺生机。

一、肺栓塞:沉默的致命杀手
肺栓塞并非突然降临的灾难,它的发生往往有迹可循。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主要 “前身”,久坐不动的上班族、长期卧床的患者、妊娠期女性等,都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一旦血栓从腿部或盆腔静脉脱落,便会顺着血流 “长途跋涉”,最终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小小的血栓,却能引发巨大的危机。肺动脉被堵塞后,肺部的血液循环受阻,氧气无法顺利进入血液,心脏泵血也变得异常艰难。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时,心脏骤停、休克接踵而至,短短几分钟内就可能夺走生命。据统计,未经及时治疗的肺栓塞患者死亡率高达 30%,而及时救治可使死亡率大幅降至 5% 以下,这凸显了快速干预的重要性。

二、介入取栓术:精准出击的 “生命卫士”
介入取栓术,堪称现代医学对抗肺栓塞的 “神兵利器”。这项技术依托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医生通过患者大腿根部或颈部的血管,将一根纤细的导管精准送达肺动脉栓塞部位。这根导管犹如 “生命通道”,搭载着各种精密的取栓器械,如血栓抽吸导管、机械碎栓装置等。

血栓抽吸导管就像 “强力吸尘器”,利用负压原理,直接将堵塞血管的血栓吸除;机械碎栓装置则如同 “微型破碎机”,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或震荡波,将大块血栓破碎成小块,使其能够随着血流逐渐溶解或排出。整个过程就像一场 “血管内的微创手术”,无需开胸,创伤小,却能精准地清除血栓,恢复肺部的血液循环。

与传统的药物溶栓治疗相比,介入取栓术具有显著优势。药物溶栓虽然能溶解血栓,但起效较慢,且存在出血风险,对于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挽救生命。而介入取栓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直接清除血栓,迅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尤其适用于病情危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三、争分夺秒:介入取栓术的 “生死时速”
在与肺栓塞的对抗中,时间就是生命。从患者出现症状到接受介入取栓术,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一旦怀疑肺栓塞,医生会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流程,通过 CT 肺动脉造影等检查迅速明确诊断,同时做好介入手术的准备。

在手术室里,介入团队如同训练有素的 “急救特种兵”,争分夺秒地操作。从穿刺血管到导管到位,再到完成取栓,整个过程通常在 30 分钟到 1 小时内完成。这短暂的时间里,医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复杂的血管网络中 “穿针引线”,将死神手中的生命夺回。

术后,患者也并非高枕无忧。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血栓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抗凝治疗、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措施,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健康,降低再次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四、预防胜于治疗:远离肺栓塞的威胁
虽然介入取栓术为肺栓塞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对于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卧床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肢体活动,必要时使用弹力袜、气压治疗等辅助设备;妊娠期女性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定期进行体检。

同时,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也至关重要。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肺栓塞的危害。

肺栓塞如同隐藏在人体内的 “定时炸弹”,而介入取栓术则是拆除这颗炸弹的 “专业拆弹专家”。在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下,介入取栓术正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守护着患者的生命。但我们更应牢记,预防肺栓塞,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让健康常伴左右,远离这一致命危机的威胁。

 

(郑新闻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介入科 副主任医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