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鼻塞流清涕vs黄稠涕,中医辨证分型教你对症调养

2023-09-25 19:4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中医理论中,鼻塞与流涕不仅是外感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的外在表现。根据鼻涕的性质——清稀或黄稠,可以初步判断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以及机体的反应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调养和治疗策略。以下是从中医辨证分型的角度,对鼻塞流清涕与黄稠涕进行解析,并给出对症调养的建议。

一、鼻塞流清涕:风寒感冒为主

病因病机

鼻塞流清涕多见于风寒感冒,多因外感风寒之邪,寒邪束表,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所致。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导致体表阳气被遏,毛孔闭塞,津液不得外泄,凝聚为清涕,同时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故鼻塞不通。

症状特点

鼻塞严重,呼吸不畅。

鼻涕清稀如水,量多。

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咳嗽痰白等症状。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调养方法

辛温解表:饮食宜温热,可适量饮用生姜红糖水、葱白汤等,以发散风寒。

保暖避风:注意增加衣物,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足部的保暖,避免再次受寒。

中药调养: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麻黄汤等方剂,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针灸疗法:针刺风池、合谷、迎香等穴位,可迅速缓解鼻塞症状。

生活调理:多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鼻塞流黄稠涕:风热感冒或肺热壅盛

病因病机

鼻塞流黄稠涕多见于风热感冒或肺热壅盛。风热感冒由风热之邪侵袭,热邪伤津,肺气失宣,鼻窍灼热,津液煎熬成痰,故鼻涕黄稠;肺热壅盛则因肺热炽盛,煎熬津液,上蒸鼻窍,亦见黄稠涕。

症状特点

鼻塞虽重,但通气时觉鼻内灼热。

鼻涕黄稠,量相对较少,有时伴有血丝。

可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咳嗽痰黄、口渴喜饮等症状。

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

调养方法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饮食宜清淡,可食用菊花茶、金银花露等清热解毒之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清热润肺:适量食用雪梨、百合、银耳等润肺生津的食物,有助于缓解肺热。

中药调养:可选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剂,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若肺热较重,可选用麻杏石甘汤清肺热。

针灸疗法:针刺大椎、曲池、鱼际等穴位,可清热泻火,通鼻窍。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于干燥或闷热,可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烦躁易怒,以免加重肺热。

综合调养建议

无论是鼻塞流清涕还是黄稠涕,调养过程中均需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合理饮食: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饮食,避免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

适度锻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等,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总之,中医对于鼻塞流清涕与黄稠涕的辨证分型,旨在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和气血,达到驱邪外出、恢复健康的目的。在调养过程中,应结合个人体质、病情轻重及季节变化等因素,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和调养方法,以实现最佳的调养效果。

(曹秋彩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中心四病区 副主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