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内科医生如何应对急性胰腺炎的紧急状况

2025-05-21 11: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的消化系统急症,患者常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紧急状况中,内科医生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迅速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全力挽救患者生命。接下来,就为大家揭开内科医生应对急性胰腺炎紧急状况的“作战”过程。
一、争分夺秒的病情评估
1. 症状询问与体格检查:患者被送入医院后,内科医生会在第一时间详细询问症状,了解腹痛的起始时间、部位、性质(如刀割样、绞痛),是否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状,以及有无发热等情况。同时,快速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查看腹部体征,如是否存在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有无腹肌紧张,肠鸣音是否减弱或消失等。典型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弯腰屈膝位可稍缓解,严重时全腹出现腹膜炎体征。
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迅速安排血常规、血生化、血淀粉酶、脂肪酶等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在发病后数小时开始升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其中血淀粉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即可确诊。同时,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初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判断有无胰腺肿胀、胰周积液等情况。若病情允许,还会尽快安排腹部CT检查,这对明确胰腺病变程度、是否存在坏死及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医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刻不容缓的紧急处理
1. 禁食与胃肠减压:一旦怀疑急性胰腺炎,医生会立即要求患者禁食禁水,这是因为进食会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加重胰腺自身消化。同时,插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通过吸出胃内的气体和内容物,减轻胃肠道张力,减少胃酸分泌,进而间接减少胰腺分泌,缓解腹痛症状,降低胰管内压力。
2. 液体复苏: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因呕吐、禁食以及炎症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血容量不足,甚至休克。内科医生会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快速补充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和胶体液(如血浆、羟乙基淀粉),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纠正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 。
3. 抑制胰酶分泌: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这类药物能有效抑制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减少胰酶的合成与释放,减轻胰腺的自身消化。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₂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腺分泌,还能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三、持续严密的病情监测与并发症防治
1. 生命体征及病情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密切观察腹痛、腹胀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血淀粉酶、脂肪酶、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异常,立即调整治疗方案。
2. 并发症防治
- 感染防治: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并发感染,尤其是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胰腺脓肿或脓毒症。医生会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 多器官功能衰竭防治:严重的急性胰腺炎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等。针对可能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如给予呼吸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等,维持器官功能稳定。
四、个体化的后续治疗与康复指导
1. 病因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内科医生会进一步查找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如胆石症、高脂血症、酒精性等,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胆石症引起的胰腺炎,病情允许时,会建议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或胆管取石手术,以降低胰腺炎复发的风险;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指导其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
2. 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前,医生会给予详细的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方面,建议患者低脂、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严格戒酒;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面对急性胰腺炎的紧急状况,内科医生凭借专业的诊疗流程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病情评估、紧急处理到并发症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争分夺秒,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了解这些应对措施,不仅能让公众对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提高大家对这种急症的重视程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李斌 太康县毛庄镇卫生院 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