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外科病人吃饭,不是“补营养”那么简单
“刚做完手术,得多吃点肉补补!”“鸡汤、鱼汤赶紧端上来,伤口好得快!”——神经外科病房里,家属总想着给病人“大补特补”。但作为护师,每天都要劝阻这样的好心:“病人现在消化不了这些,吃了反而遭罪。”
神经外科病人(比如脑外伤、脑出血、脑瘤术后)的肠胃,就像“刚启动的老机器”,没力气处理油腻、难消化的食物。手术、麻醉、卧床不动,都会让肠胃功能变弱,这时候乱吃东西,轻则腹胀不消化,重则呕吐、拉肚子,影响伤口愈合。
其实神经外科病人吃饭,讲究“循序渐进、好消化、有营养”,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家属学会怎么喂、喂什么,病人才能吃得舒服、恢复得快。
二、术后不同阶段,吃的东西不一样,别“一刀切”
神经外科病人的饮食得“按阶段来”,就像爬楼梯,一步一步往上走,不能一步跨好几个台阶:
第一阶段(术后1-3天):从“喝水”到“稀糊糊”
刚做完手术,病人可能还没排气(放屁),肠胃处于“休眠状态”,这时候只能吃“流质食物”:
l 先喝温水、米汤(最上面的清汤,别带米粒)、藕粉;
l 排气后可以加点稀粥(熬得很烂的那种)、蛋花汤(鸡蛋搅碎煮成汤)、蔬菜汁(比如胡萝卜汁、南瓜汁,过滤掉渣)。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让肠胃慢慢醒过来”,别给任何固体食物(哪怕病人说“饿”)。见过一个家属,术后第二天就给病人喂肉包子,结果病人腹胀得像皮球,还吐了,不得不插胃管减压——好心办了坏事。
第二阶段(术后4-7天):从“稀糊糊”到“软乎乎”
病人排气排便正常,没腹胀呕吐,就可以吃“半流质食物”了:
l 烂面条(煮得软一点,别放太多油)、肉末粥(瘦肉剁成泥,煮进粥里);
l 鸡蛋羹(蒸得嫩一点,别加太多盐)、豆腐脑(别放榨菜、油条);
l 蔬菜泥(比如菠菜、西兰花煮烂捣成泥)、果泥(苹果、香蕉捣成泥,别用酸水果)。
这个阶段可以少量多次喂,每次别超过半碗,一天吃5-6次都行,让肠胃慢慢适应。
第三阶段(术后1周后):从“软乎乎”到“正常饭”
病人能下床活动,消化功能基本恢复,就可以吃“软食”了:
l 软米饭(别太硬)、煮烂的蔬菜(比如土豆、冬瓜、茄子);
l 清蒸鱼(刺少的,比如鲈鱼、鳕鱼,鱼肉撕成小块)、嫩鸡肉(去皮,煮烂);
避免粗粮(玉米、燕麦)、硬壳坚果(花生、核桃)、油炸食品(油条、炸鸡)。
这个阶段要“细嚼慢咽”,家属可以把食物切小块,方便病人吃。完全恢复正常饮食,可能需要2-4周,别急着加硬的、油的。
三、这几类食物,再“有营养”也别给病人吃
神经外科病人的肠胃“很娇气”,这几类食物堪称“肠胃杀手”,千万别碰:
1. 太油腻的食物:鸡汤、排骨汤、油炸食品
“炖鸡汤补身体”是最大的误区!鸡汤、排骨汤里大部分是脂肪和嘌呤,病人喝了会恶心、腹胀,还可能让血脂升高。真想补蛋白质,不如把汤里的瘦肉(去皮)剁成泥,煮进粥里——营养都在肉里,不在汤里。
油炸食品(油条、炸丸子)更别想,油腻难消化,还可能引起腹泻。
2. 太硬、太粗糙的食物:粗粮、硬水果、油炸花生
玉米、燕麦、糙米这些粗粮,虽然健康,但纤维太粗,会摩擦肠胃黏膜,病人吃了可能腹胀、胃疼;硬水果(苹果、梨不削皮直接吃)、油炸花生,可能划伤食道或胃(尤其术后吞咽功能还没恢复好的病人)。
想吃水果可以蒸苹果、煮梨(去皮去核),既软又好消化。
3. 太咸、太甜、太辣的食物:咸菜、蛋糕、辣椒
咸菜、腌肉含盐太多,会让身体保留水分,加重脑水肿(神经外科病人最忌水肿);蛋糕、巧克力太甜,会让血糖骤升,影响伤口愈合;辣椒、大蒜太刺激,会让肠胃不适,还可能引起咳嗽(咳嗽会升高颅内压,加重头疼)。
做饭时少放盐(每天别超过5克),别放辣椒、花椒,甜味靠食物本身的味道(比如南瓜、红薯的甜味)就够了。
4. 容易胀气的食物:牛奶、豆类、洋葱
牛奶(尤其是纯牛奶)对术后病人来说,可能引起腹胀、腹泻(很多人术后乳糖不耐受);豆类(黄豆、绿豆)、洋葱、韭菜,吃了会产气,让肚子鼓起来,病人会很不舒服。
想补钙可以用酸奶(选无糖的,少量试试,不胀气再慢慢加),比牛奶更安全。
四、家属喂饭时,记住这几个“小细节”,病人更舒服
喂饭不仅是“把食物放进嘴里”,做好这些细节,能让病人少吃苦头:
1. 喂饭前:让病人“坐舒服”
l 别躺着喂饭(容易呛到),把床头摇高30-45度,让病人半坐起来;
l 脖子下面垫个软枕头,别让脖子歪着;
l 喂饭前擦干净病人的嘴,看看嘴里有没有残留的食物(尤其昏迷醒过来的病人,可能有食物残渣在嘴里)。
2. 喂饭时:“慢一点、少一点”
l 每次喂一小勺(比平时吃饭的勺子小一半),等病人咽下去再喂下一口,别催;
l 病人如果有吞咽困难(比如中风、脑外伤病人),可以把食物放凉一点(太烫会让病人急于吞咽),或者用勺子轻轻碰一下病人的嘴唇,提醒他张嘴;
l 喂完一口后,让病人抬头、低头几次,确保食物咽下去了,没留在嘴里。
见过一个家属喂饭像“填鸭”,一勺接一勺,结果病人呛到了,食物从鼻子里喷出来——慢一点,病人才能吃得安全。
3. 喂饭后:别让病人“立刻躺平”
l 喂完饭让病人保持半坐姿势30分钟(别躺下),防止食物反流(尤其颅内压高的病人,反流可能引起呕吐,加重头疼);
l 用温水帮病人漱口(没力气漱口的,用棉签蘸水擦牙齿和牙龈),保持口腔干净,避免感染。
五、特殊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得单独记
有些神经外科病人情况特殊,饮食得“特别对待”:
1. 吞咽困难的病人(比如中风、脑干损伤):食物要“稠一点”
这类病人咽口水都费劲,稀的食物(比如水、米汤)容易呛进气管(引发肺炎),可以在食物里加“增稠剂”(医院或药店有卖),让流质食物变稠,像“酸奶”一样,方便病人吞咽。
喂饭时要“低头、转头”:让病人低头(下巴贴近胸口),头稍微转向有吞咽功能的一侧(比如左边没力气,就把头转向右边),减少呛咳风险。
2. 糖尿病病人(术后血糖容易高):别吃“太甜的”
即使是米汤、果泥,也要控制量,避免血糖升高(高血糖会延缓伤口愈合)。可以用粗粮粥(少量)代替白粥,用番茄、黄瓜代替甜水果。
3. 脑水肿、需要限制液体的病人:别“多喝水”
医生可能会说“每天只能喝1000毫升水”,家属要算好病人的饮水量(包括粥、汤、水果里的水分),别让病人“渴了就猛喝”,可以用棉签蘸水擦嘴唇缓解口渴。
六、病人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告诉医生护士
吃饭时或饭后,出现这些问题,不是“忍忍就好”,得及时处理:
l 喂饭时病人频繁呛咳、咳嗽,可能是食物太稀或吞咽功能差,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
l 吃完后腹胀、腹痛、呕吐,可能是食物不合适或吃得太多;
l 大便干燥、好几天没排便(用力排便会升高颅内压,加重头疼);
l 糖尿病病人饭后血糖超过10mmol/L(医生会告诉具体数值)。
护士会根据情况调整饮食,比如换食物种类、加助消化药、用开塞露通便——别自己硬扛。
总结:神经外科病人吃饭,“舒服”比“补”更重要
给神经外科病人喂饭,别追求“贵”和“多”,要追求“软”“烂”“好消化”。就像照顾刚学吃饭的小孩,耐心、细心最重要。
从米汤到软饭,一步一步来;避开油腻、坚硬、过咸过甜的食物;喂饭时慢一点、让病人坐舒服——做好这些,病人才能吃得香、恢复快。毕竟,能舒服地吃下饭,本身就是康复的第一步。
(杜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