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医学上称为肩周炎或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因此得名"五十肩"。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无法梳头、穿衣或抬手拿东西,极大影响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通常采用药物、封闭针或手术松解治疗,而中医通过针灸、推拿、松解术和中药调理,能有效缓解疼痛并恢复肩关节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五十肩"的病因、症状,并重点解析中医针灸与松解术的治疗原理及康复方案。
一、什么是"五十肩"(肩周炎)?
1. 定义
"五十肩"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粘连、僵硬,活动范围受限。因其高发于50岁左右人群,故称"五十肩"。
2. 主要症状①疼痛:初期为阵发性钝痛,后期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加重;②活动受限: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困难,严重者无法完成梳头、系扣子等动作;③肌肉萎缩:长期不活动可能导致肩部肌肉萎缩。
3. 发病阶段
二、西医VS中医:肩周炎的病因分析
1. 现代医学观点
西医认为肩周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退行性变,年龄增长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退化;外伤或劳损,长期重复动作(如搬运、打球)或肩部受伤;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患者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免疫相关性炎症。
2. 中医辨证
中医将肩周炎归为"痹症"范畴,认为其发病与以下因素相关:风寒湿邪侵袭,肩部受凉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不足,中老年人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气滞血瘀:外伤或劳损导致局部瘀血阻滞,不通则痛。常见风寒湿痹型:遇冷加重,得热缓解。
气滞血瘀型:疼痛固定,按压痛甚。肝肾亏虚型:肩部无力,伴腰膝酸软。
三、中医如何治疗肩周炎?针灸+松解术联合方案
中医治疗肩周炎强调"通则不痛",通过针灸、推拿松解粘连,配合中药调理气血,达到消炎止痛、恢复关节功能的效果。
1. 针灸疗法
作用机制: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调节神经系统,降低疼痛敏感性。松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常用穴位:肩髃穴(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肩臂疼痛。
肩髎穴(肩部后方凹陷处)——缓解肩关节僵硬。阿是穴(局部压痛点)——直接作用于疼痛区域。合谷穴(手背虎口处)——远端取穴,通经活络。
治疗方案:急性期(疼痛为主):浅刺+电针镇痛。
慢性期(粘连为主):深刺+温针灸(艾灸配合针刺),疗程一般10次为一疗程,隔日一次。
2. 推拿松解术
通过手法松解粘连的关节囊和肌腱,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常用手法有(1)滚法,放松肩部肌肉;(2)弹拨法:松解肌腱粘连。(3)摇肩法:被动活动关节,逐步增加活动度。(4)拔伸法:牵拉关节囊,解除挛缩。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期不宜暴力手法,以免加重炎症。松解后需配合功能锻炼,防止再次粘连。
3. 中药调理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不同方剂,风寒湿痹型用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防风)。气滞血瘀型用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肝肾亏虚型用独活寄生汤(杜仲、桑寄生、牛膝)。外用方:中药热敷包(艾叶、红花、川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四、康复锻炼:3个动作助你恢复肩部功能
治疗之余,日常锻炼至关重要。推荐以下3个简单动作:
1. 钟摆练习。动作弯腰90°,健侧手扶桌,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2. 爬墙训练。面对墙壁,患侧手指沿墙缓慢向上爬行,至最高点保持5秒。可逐步增加肩关节上举角度。
3. 毛巾拉伸。动作要领:双手背后握住毛巾,健侧手缓慢向上拉,带动患侧手抬升。可改善肩关节内旋功能。
五、预防"五十肩"的4个关键
1.避免肩部受凉,空调房内注意保暖,睡觉时勿露肩。
2.适度运动,游泳、太极拳等可增强肩部柔韧性。
3.纠正不良姿势,避免长期伏案或单侧背包。
4.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亢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总结:"五十肩"虽常见,但绝非不可治愈。中医通过针灸、松解术与中药的综合调理,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并坚持康复锻炼。如果您或家人正受肩痛困扰,不妨尝试中医方案,让肩膀重新"解冻"!
(陈日含 泉州市丰泽陈日含中医诊所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