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筋骨并重”理念在骨折治疗中的运用:为何固定后还要练筋

2023-08-11 17: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伤,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当我们遭遇骨折时,第一时间的反应往往是寻求医疗帮助,希望通过专业的治疗尽快恢复。而现代医学对于骨折的治疗,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接上骨头”这一层面,更加注重“筋骨并重”的整体治疗理念。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骨折治疗中,为何医生在固定骨折部位后,还特别强调练筋的重要性。

一、骨折治疗的传统与革新

提到骨折治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打石膏”。的确,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固定骨折部位,让断裂的骨骼在相对静止的环境中慢慢愈合,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固定是远远不够的。骨折不仅仅是骨骼的断裂,更是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统称为“筋”)的损伤。因此,“筋骨并重”的治疗理念应运而生。

二、筋骨相连,一损俱损

在中医理论中,“筋为骨之束,骨为筋之基”。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筋骨之间的紧密联系。当骨骼发生断裂时,周围的筋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筋的损伤不仅会影响骨骼的稳定性,还会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甚至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因此,在治疗骨折时,如果只关注骨骼的愈合,而忽视了筋的修复,那么治疗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三、固定与练筋:相辅相成的治疗策略

在现代骨折治疗中,医生通常会采用内固定(如钢板、螺钉等)或外固定(如石膏、支具等)的方法来稳定骨折部位,为骨骼的愈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然而,固定并不意味着静止不动。长时间的制动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因此,在固定骨折部位的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即“练筋”。

1. 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愈合

练筋的第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血液循环。通过适当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可以加速血液流动,为骨折部位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有利于骨骼的愈合和软组织的修复。

2. 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长时间的固定会导致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粘连,进而引起关节僵硬。同时,缺乏活动的肌肉会逐渐萎缩,失去力量。而练筋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打破粘连,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刺激肌肉纤维的生长,防止肌肉萎缩。

3. 恢复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让患者能够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恢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找回失去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四、练筋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练筋并不是盲目地活动关节和肌肉。在骨折治疗的早期阶段,由于骨折部位尚未稳定,过度的活动可能会导致骨折移位或加重软组织损伤。因此,练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早期阶段:以被动活动为主

在骨折固定后的早期阶段,由于疼痛和肿胀的限制,患者往往难以进行主动活动。此时,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师的帮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轻轻转动关节、拉伸肌肉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防止关节粘连。

2. 中期阶段:逐渐增加主动活动

随着骨折部位的逐渐稳定,患者可以开始尝试进行一些主动的关节活动和肌肉收缩练习。这些练习应该从小幅度、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幅度和强度。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但只要疼痛在可忍受的范围内,并且没有加重骨折部位的肿胀和疼痛,就是正常的反应。

3.后期阶段:注重功能恢复和力量训练

在骨折愈合的后期阶段,患者可以开始进行更为复杂的关节活动和力量训练。这些练习旨在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力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此时,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受伤。

需要注意的是,练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患者的耐心和坚持,同时也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督。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调整康复计划。

五、结语:筋骨并重,共创健康

骨折治疗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筋骨并重”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治疗路径。通过合理的固定和系统的康复训练,我们不仅可以促进骨骼的愈合,还可以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让我们能够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对骨折预防的认识,注意保护自己的骨骼和软组织。一旦发生骨折,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要害怕疼痛和困难,勇敢地迈出康复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筋骨并重”,共创健康的美好未来。

(朱培海 叶县洪庄杨镇卫生院 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