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剖宫产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重要手段。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护士的配合至关重要,从术前准备到术中器械传递,再到应对各种突发应急情况,护士扮演着“多面角色”,这些角色共同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守护母婴安全。
二、术前准备:“细致筹备者”
(一)手术室环境与物品准备
手术前一日,巡回护士需前往病房看望产妇,了解基本情况,同时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2-25℃,湿度保持在40%-60%,营造适宜手术环境。并准备好剖宫产手术所需的各种物品,如剖宫产手术包(包含手术衣、洞巾、纱布、缝针等)、高频电刀、吸引器、胎儿监护仪等,逐一检查物品的完整性和功能状态,确保手术器械性能良好,像高频电刀的电极片要粘贴牢固、吸引器负压调节正常。
(二)产妇准备协助
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前,责任护士要协助产妇更换手术服,去除首饰、发卡等物品,做好身份核对。进入手术室后,帮助产妇摆放正确体位,一般为仰卧位,若产妇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倾向,可在产妇右侧臀部垫一薄枕,使子宫左移,减轻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同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通常选择上肢粗大静脉进行穿刺,确保术中输液、输血通畅,还需协助麻醉医生进行椎管内麻醉等操作,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
三、术中配合:“精准传递者”与“默契协作者”
(一)器械护士:精准传递的“手眼”
1.术前器械整理
器械护士在手术开始前20-30分钟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进入无菌器械台,将手术包内的器械按使用顺序分类摆放,如切开皮肤的手术刀、止血的血管钳、缝合用的针线等,同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和灭菌效果,对于有问题的器械及时更换,保证手术过程中器械传递精准、迅速。
2.术中精准传递
在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要时刻关注手术进程,当手术医生需要切开腹部皮肤时,迅速传递手术刀;当需要分离组织、止血时,准确传递不同型号的血管钳、镊子;在娩出胎儿后,协助清理胎儿口鼻黏液,及时传递吸引器头、纱布等。在缝合子宫、腹部各层组织时,根据缝合需求传递合适的缝针和缝线,如可吸收缝线用于子宫肌层缝合,丝线用于皮肤缝合等,确保手术操作连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例如,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子宫缝合环节,器械护士要准确传递圆针、角针及相应的缝线,配合医生完成连续缝合或间断缝合,每一次传递都要做到稳、准、快,与手术医生形成高度默契。
(二)巡回护士:全局把控的“协调中枢”
1.术中生命体征监测
巡回护士要持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每5-10分钟记录一次。在胎儿娩出瞬间,由于腹压骤降,产妇血压可能会出现波动,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维持产妇循环稳定。同时,关注胎儿的心率变化,通过胎儿监护仪了解胎儿在术中的情况,若出现胎心异常,及时告知手术医生,协助采取相应措施,如改变产妇体位、吸氧等。
2.手术物品供应与环境管理
随时为手术台补充所需物品,如手术过程中需要额外的纱布、缝针,巡回护士要快速从无菌物品存放区拿取并传递给器械护士。还要管理手术室环境,保证手术间的门关闭,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维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在手术过程中,若需要使用高频电刀、超声刀等设备,巡回护士要提前检查设备性能,调节好参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另外,负责术中输液、输血的管理,根据手术进展和产妇情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当需要输血时,严格按照输血流程,核对血型、血制品质量等,保证输血安全。
四、应急处理:“急救守护者”
(一)产后出血应急处理配合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手术中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当出现产后出血时,护士要迅速进入“急救守护者”角色。器械护士要及时传递各种止血器械和药物,如传递宫腔水囊用于宫腔压迫止血,传递可吸收缝线用于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手术操作所需器械;若需要使用宫缩剂,如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巡回护士要快速准确地抽取药物,协助医生给药,同时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加快输液速度,做好输血准备,监测产妇的出血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例如,当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时,护士要配合医生进行子宫按摩,器械护士传递按摩球或协助医生进行双手压迫子宫,巡回护士调节好输液,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如麦角新碱等,根据医生指令给药,同时统计出血量,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大量输血方案。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配合
若胎儿娩出后出现窒息情况,护士要立即参与新生儿复苏。器械护士迅速传递吸引器、复苏囊、气管插管等复苏设备,巡回护士协助准备好预热的辐射台、氧气等,配合医生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按照新生儿复苏流程,先清理呼吸道,使用吸引器吸出胎儿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然后进行正压通气,使用复苏囊给予氧气供应,若需要气管插管,器械护士准确传递合适型号的气管导管,巡回护士协助调节氧气流量、监测新生儿心率变化等,直到新生儿恢复自主呼吸、心率正常,转危为安。在这个过程中,护士要熟悉新生儿复苏的流程和器械使用,分秒必争,因为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黄金时间很短,每一次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
(三)麻醉意外应急处理配合
剖宫产手术中可能出现麻醉意外,如局麻药中毒、全脊髓麻醉等。当发生麻醉意外时,巡回护士要立即停止麻醉药物注入,呼叫救援,同时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抑制,迅速准备好呼吸球囊进行人工呼吸,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气管插管等急救操作;器械护士要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急救药物,传递给麻醉医生或手术医生,协助进行心肺复苏等操作,维持产妇的呼吸、循环功能,直到产妇脱离危险。例如,当发生全脊髓麻醉时,产妇会迅速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巡回护士要第一时间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器械护士快速传递除颤仪(若需要)、急救药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整个过程要紧张有序,为挽救产妇生命争取时间。
五、术后护理衔接:“延续关怀者”
(一)产妇术后护理交接
手术结束后,护士要将产妇安全转运至复苏室或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详细交接,包括术中的情况(手术方式、出血量、输液输血情况、术中特殊情况及处理)、产妇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等。协助产妇摆放舒适体位,去枕平卧6小时(椎管内麻醉后),观察产妇伤口渗血情况,保持输液通路通畅,指导产妇术后饮食、活动等注意事项,如术后6小时可进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普食,鼓励产妇尽早在床上翻身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二)新生儿术后护理关注
对于新生儿,护士要做好保暖、喂养指导等工作。将新生儿放置在辐射台上,擦干身体,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监测新生儿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协助产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和方法,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护理知识,如新生儿黄疸观察、脐带护理、臀部护理等,让产妇及家属能够更好地照顾新生儿,促进母婴健康。
六、护士角色的价值与提升
(一)多面角色的价值体现
剖宫产手术中护士的“多面角色”,从术前细致筹备保障手术顺利开端,术中精准传递器械、默契协作保障手术进程,到应急处理时成为急救守护者挽救母婴生命,再到术后延续关怀促进康复,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这些角色的有效发挥,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保障了母婴的安全和健康,体现了护理工作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重要价值。
(二)护士能力提升路径
为更好地胜任这些“多面角色”,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深入掌握剖宫产手术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熟悉手术流程、器械使用、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原则等;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技能训练,通过模拟手术配合、应急演练等方式,提高器械传递的准确性和速度、应急处理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等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提升整体手术团队的配合水平。还可以参加学术交流、案例讨论等活动,学习先进的护理经验和理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剖宫产手术护理的发展需求。
七、结语
在剖宫产手术配合中,护士的“多面角色”贯穿手术全程,每一个角色都承载着守护母婴安全的重任。从术前的细致筹备,到术中精准配合与应急处理,再到术后的延续关怀,护士用专业、专注和担当,为剖宫产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演绎这些“多面角色”,为母婴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让每一次剖宫产手术都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保障。
(郭明珠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 手术室护理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