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比高血糖更危险?低血糖不是“饿得慌”那么简单!

2025-03-28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们的常规认知里,高血糖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健康,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对血糖升高总是忧心忡忡。然而,从专业视角来看,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色于高血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它比高血糖更加危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低血糖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这个常常被忽视的健康“杀手”。

一、低血糖:隐匿在“饿得慌”背后的危机

很多人觉得低血糖就是饿得慌,吃点东西缓一缓就没事了。其实,这只是低血糖最表面的症状。检验科通过精准检测血糖值,发现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一般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 )。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身体各器官就像失去了能量供应的机器,无法正常运转。

大脑是人体对血糖变化最为敏感的器官之一。一旦血糖过低,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葡萄糖供应,就会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部分低血糖患者还可能出现言语不清、行为怪异等表现,这其实是大脑功能受到影响的外在体现。如果低血糖持续得不到纠正,大脑细胞可能会因能量耗竭而受损,甚至引发不可逆的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低血糖的“幕后黑手”:多因素交织的复杂成因

低血糖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检验科的角度分析,药物因素是导致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等,如果使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用药时间不合理等,就可能使血糖过度下降,引发低血糖。

饮食不规律也是引发低血糖的重要因素。有些人为了减肥过度节食,或者长时间不进食,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葡萄糖来源。通过检测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的变化曲线,发现饮食不规律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更容易出现低血糖。

运动不当同样不可忽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但过度运动或运动时间过长,会使身体消耗大量葡萄糖,而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能量,就可能导致低血糖。

三、低血糖的“多面伪装”:容易被忽视的症状表现

低血糖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而且并非都像“饿得慌”那样明显,很容易被忽视。除了前面提到的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低血糖还可能引发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这些症状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当血糖降低时,身体会启动一系列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的出现。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等情况。这是因为血糖过低影响了眼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检验科通过眼底检查和血糖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发现低血糖患者的眼底血管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导致视力受到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低血糖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在监测患者心电图和血糖变化时发现,低血糖时,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来升高血糖,这些激素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心律失常。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更是雪上加霜,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四、检验科“利器”:精准检测助力低血糖诊断与监测

在低血糖的诊断和监测过程中,检验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糖检测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或指尖血,使用专业的血糖检测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糖水平。检验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和频率,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除了血糖检测,检验科还会进行一些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如胰岛素、C肽等。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C肽与胰岛素等分子分泌,检测C肽水平可以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通过检测胰岛素和C肽水平,检验科可以判断低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只有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全方位守护血糖健康,才能远离低血糖的困扰,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血糖变化,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刘颖慧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